莫三江带着家宝回到家,天已经全黑。
  他点上蜡烛,蜡烛也不多了,还有半支而已。这时的蜡烛还叫做洋烛,白色稍稍有点透明,柱状。
  他想着,要买一盏煤油灯了,那灯补充煤油就可以,耐烧得多。
  莫三江帮孩子直接就着小锅里的温水,再冲洗了一下,换上干净的衣服后,让孩子坐在门口乘凉。
  然后他自己用余下的温水尽快冲洗了,换上了干衣服,拿着湿衣服在小锅里,过一下清水后拧干。
  接着他找了一条绳子,绑在门口的树下,把衣服挂上晾着。
  现在太穷了,这里又不是自己的地方,生活一切只能从简,他要努力赚钱建房子了。
  很多人都说有了房子,就心不用再飘零。说的不错,他现在就还有一种流浪的感觉。
  估计是还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安身之处吧。
  莫三江坐在门口乘凉,抱着家宝,暗暗思考着,村里可能赚大钱的事情。
  他迫切地希望赚大钱,建一座属于自己的真正的房子。
  起码要有瓦遮头的。
  家宝打了个哈欠,她今天跟着爸爸不停地转,累了,而且小孩一般都缺觉。
  莫三江抱着她,轻轻拿着书本帮孩子扇着,带起一股股轻微的凉爽,低声哄着孩子:“宝宝困了就睡吧。”
  家宝没有回应,她已经眯上眼睛,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等孩子睡熟后,莫三江轻手轻脚抱着家宝回房间。
  扇了一下蚊帐的四角,用书本赶一下可能存在的蚊子,然后放下乌黑的蚊帐,让宝宝自己在里面睡。
  他安置好孩子,继续转身坐回门口乘凉。
  快七点了吧?天都黑透了,那个莫大成怎么还不回来?
  难道山捻不好卖?
  再不回来估计要走夜路了,这样的山路,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
  他刚开始为莫大成担忧的时候,就看见小路走过来一个挽着箩筐的人。
  哟,刚想起莫大成,莫大成就出现了。
  他上前去迎接,拿过对方的箩筐。
  莫大成喜滋滋地跟莫三江打招呼:“三儿,我回来了。”
  莫三江放下箩筐,问:“成哥,一切顺利吧。”
  “嗯,还顺利吧。零卖了一点,余下全部被市酒厂要了。那采购员还说,以后还有山捻的就直接交货给他。”莫大成得意地说。
  莫三江也有点惊喜,有收入了:“那不错了,现在正是山捻的季节,多去跑山,果子应该不会少。”
  莫大成乐呵呵地点头:“三儿,明天我们一早就去山上摘山捻。”
  对方说有多少就要多少,反正自己采不过来,就带上三儿吧,果子是摘不完的。
  莫三江有点感动,莫大成这人不错,有好事也想着自己。
  他也不会拒绝对方的好意,点头同意:“好,我们明天早一点上山。”
  莫大成看见三儿同意了,就笑着指指箩筐:“你要买的东西买齐了,我还做主给你买了一把柴刀。”
  他看见三儿捡的树枝柴火都是直接折断的,太大的也只能用小刀割,很不方便,他就直接帮三儿做主买了柴刀。
  莫大成中午跟村长借车的时候,已经得知三儿被他父亲赶了出来,而且还是净身出户带着孩子。
  唉,那个莫六叔真冷血无情,这还是亲父子吗,干的什么破事啊?
  他很看不过眼,现在说带三儿一起去捡山捻卖,也有一点带携,可怜堂弟的意思。
  莫大成本身是老来子,他的父母生了六个女儿后,才生到他一个儿子。
  姐姐们全部都出嫁了,家里老父瘫在床上,由七十多岁的老母日常照顾着。
  他快二十八岁了,长相生的普通,身材精瘦,家里人都盼着他结婚生子。
  可惜家里老人这样情况,哪家姑娘肯嫁过来挨苦?又没有老人帮衬,还要照顾老人。
  他几个姐姐出嫁后,多是过年才回来探望一次,其余时间都是说不得空,不回来。
  莫家村里出嫁后的姑奶奶,很多都是这样情况,很少愿意回娘家的。
  莫三江知道,在这重男轻女特别严重的莫家村,那些长期受剥削压迫的莫家姑娘,出去见过世面了,估计自己是不愿意回来的。
  他原身的三个姐姐也一样,他老婆去世,都不见她们有哪个回来看看弟弟。
  风俗如此,也怪不得她们。
  莫大成自己因为没有兄弟帮衬,所以他一直对自小瘦弱,斯斯文文的三儿很好。他觉得如果自己有亲兄弟的话,就应该好像三儿一样,斯斯文文,乖乖巧巧的。
  而且三儿也算是他堂弟,他平时也当对方是亲兄弟一般,有好事肯定大家互相分享了。
  莫三江道谢后,开始清点起箩筐里的物品。
  油盐酱醋,米,蜡烛还有一把未开刃的柴刀。
  莫三江把物品放好,莫大成就把今天的收入和支出计算出来给他。
  山捻散卖了二十斤左右,三毛五一斤,酒厂收购三毛一斤,除却购买的物品和预付的三元,莫大成还需要支付六元给三儿。
  莫三江接过六张钱币,再一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