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高考开始了



高考前夕,刘英专程跑到五岳的大庙求来一个纸符,用一根红绳系好,郑重其事的挂在他的胸前。
  说是庙里的大师开过光,很有灵性,能保佑儿子高中。
  这纸符挂在胸前,让谭震感觉特别别扭,尤其是那纸符上面用朱砂画着的一些奇形怪状的文字,看起来要多滑稽有多滑稽。
  谭震很想把它扔了,可又不敢违抗母亲大人的“圣意”,只好捏着鼻子任由母亲挂在他的身上。
  俗语有云: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何况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大人。
  谭震只好悲催的挂着纸符,默念心经,进入忘我的复习状态。
  李达和大牛这两位“损友”显然不会放过他。
  他们心里很明白,没有谭震的帮助,他们连预考都通不过,更不用说这次考试还名列全年级100名以内。
  于是,两位大哥提了几个水果,打着“送礼”旗号上门了。
  他们很聪明,连换洗衣服都带来了,看来是准备在谭家“安营扎寨”了。
  看到谭震胸前挂着“神符”的英姿,两位大哥瞬间脑袋短路了,他们搞不明白,预考第一的学霸还需要“神符”护体吗?
  尽管他们很想笑,但在谭震恶狠狠的眼神中,他们还是识趣的闭住了嘴,憋住不让自己笑出声来。
  不过很快谭震就看到两位损友进了卫生间,在里面一阵狂笑。
  八十年代的高考还有一个和后世不同的地方,就是提前填报志愿。
  所以有人说考的好不如报的好,这绝对是真的!
  填报志愿很关键,因为现在还没考试,谁都不知道自己将来能考多少分?
  这就出现了很多雷人的事情!
  有的人为了稳妥,报了普通院校,结果却考了高分,连肠子都悔青了。
  可是没办法,事已至此,也只能去一个二流学校上大学。
  相反有的人信心爆棚,直接填了重点大学,结果分数不够被刷下,连大学都没得上,又重新回到学校复读。
  所以说这一笔关系到你的未来,必须慎之又慎!
  谭震没有丝毫犹豫,他直接在第一志愿填了燕京大学,第二志愿是五道口职业学院,第三志愿是复大。
  李达和大牛很纠结,他们也想填报好的学校,也想跟谭震一起去首都上大学!
  可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们的成绩是建立在谭震提供的“黄冈密卷试题”上的,要他们报燕京大学,打死他们也不敢。
  几经斟酌之下,当然主要是谭震的建议。
  他们第一志愿报了燕京工业大学,这所大学去年的录取分数线只有480分,今年因为数学卷的难度,想必分数会更低。
  第二志愿是南湖大学,第三志愿是湘南大学。
  谭震记得84年因为数学考试的难度提高,全国的本科录取分数线都很低,创历史之新低。
  据说南湖省也因此把当年的本科录取分数线定为440分,谭震认为以他们目前的成绩这样填报还是比较保险的。
  志愿填好了,当天就交了上去,能不能一举夺魁,就看接下来的考试了。
  大家也不再纠结,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埋头复习,迎接高考。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高考来临了!
  高考定在7月7日—7月9日,历时三天。
  按照考试安排,7号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8号上午考英语,下午考历史;9号上午考政治,下午考地理。
  多年的等待只为这一天。
  一大早,谭震就起床了。
  本以为自己已经起的很早,没想到起来一看,老爸老妈起的更早。
  他们两个人已经在厨房叮叮当当的忙活开了,还整了一大桌子的菜,说是为了践行高考。
  一个早餐,弄得比午餐还要丰盛。
  老三叔和刘英还轮番上阵,给谭震夹菜,生怕他饿着,把饭碗都垒得高高的,弄得谭震也是哭笑不得。
  本来老三叔是要送谭震去学校的,谭震不让他去,说他去了会让他更加紧张。
  老三叔也只好作罢,只能无聊的抽着旱烟,在自家院子里走来走去。
  这次考试,谭震又很幸运的分在了一中考场。
  高考和预考相比更加的严格,预考的时候还考虑就近安排。
  高考就不一样了,全县的考生排列顺序全部打乱,抽签分在全县各个考场。
  比如谭震的同桌小芳,就悲催的分配在几十公里外的黄沙镇六中考场,需要提前到黄沙镇找旅店住宿,第二天从旅店出发去考场考试。
  虽然一个陌生的环境并不能完全影响考生,可是在千军万马的考场中。
  哪怕是一丁点的失误,都可能影响到自己的一生。
  不要说即将高考的考生,就是普通人对一个陌生的环境都会有不小的影响,“认床”是很多人都有的问题。
  你想,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在床上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第二天能不影响考场发挥吗?
  李达和大牛还是一如既往的好运,或许是他们家烧了高香吧,居然很幸运的抽到了城关镇中学考场。

  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