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别人家的孩子



教育局的领导在勉励了谭震一番后,就离开了。
  临走还留下500块钱,说是县里对于谭震在本次高考中取得全市第一的奖励。
  陈校长也当场表示,会在谭震收到通知书后,给予适当的奖励,勉励他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一旁的李达和大牛看的是眼热不已,不过他们有自知之明。
  这次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已经是烧了高香了,全县第一就别想了。
  老实说,如果不是谭震的帮助,他们两个别说上大学,估计早就卷着铺盖回家了。
  种地的种地,待业的待业。
  他们都很感激他,约好有空一定要去自己家里,杀鸡宰羊“盛情”招待一番,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刘英把电光炮买回来了,老三叔当场就放了一个两千响的大炮仗,“霹雳吧啦”的鞭炮声震耳欲聋,响彻全城。
  宜城就是一个小县城,消息传播的很快,很快全县城的人都知道了,河水村的老谭家出了个“状元”。
  要不是听说谭震只有十岁,年幼尚未成年,估计上门提亲的人已经踏破了门槛。
  听说李达和大牛考了高分以后,已经有人在打探两人的事情,一旦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到,媒人就要上门提亲了!
  弟弟谭华羡慕的看着大哥,他也想要这样的“风光”。
  这其实很正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魔鬼”,那就是追求和欲望。
  你只要善待它,它就会给你最好的回报,如果你心术不正,你就会得到冲动的惩罚。
  谭震站在大厅,看着忙碌而激动的父母亲,那种四处洋溢的快乐把谭震都感染了。
  他第一次看到父母亲那么幸福的微笑,或许在他们眼里,快乐就是那么的简单。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高考成绩出来了,录取通知书还会远吗?
  …
  八月的一天,谭震收到了心仪的那份通知书。
  那时候的通知书很简单,就是薄薄的一张纸,凭这张纸你就可以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和粮油关系转移,很薄却很厚重。
  老三叔拿着它忍不住热泪盈眶,目不识丁的母亲也是激动不已,多年的期望变成了现实。
  如果是在熟悉的乡下,估计早就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了。
  通知书是班主任贾宝玥亲自送来的,自己的学生能够考上心仪的学校,还是国家重点大学,她自然是最喜悦的。
  他告诉谭震,今年的高考宜城一中有一百五十多人考上了大学,当然其中也包含了部分大专院校,创造了建校以来高考历史的最好成绩。
  一中高中部这次很争气,放了一个“大卫星”,大学升学录取比例达到了创纪录的55%,是整个地区录取比例最高的。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
  消息传出以后,已经有很多本地和外地的学生家长拉关系找后门,都要把自己的孩子弄到宜城一中来就读。
  不过这对宜城一中来说,绝对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就连一中的老师现在在宜城都成了香饽饽。
  能够跟一中的老师攀上关系是宜城的家长这段时间最热衷的事情。
  贾宝玥顺便也通知他,说是学校要召开表彰大会,叫他准备好发言稿,到时要在大会上发言的。
  随着通知书的到来,“状元”的光环愈发的显眼,每天都有不少城里的乡邻打着“祝贺”的旗号来谭家看他。
  一双双大手总是会在“状元”的头顶摩挲一番,顺便沾染一下“状元”的才气,然后才满意而去。
  留下头顶被摸成“鸡窝”的谭震,独自在风中凌乱。
  他现在就是家里的吉祥物,每天站在家里摆“pose”,给各位叔叔阿姨提供茶余饭后的素材。
  满足老三叔和刘英庸俗的虚荣心,在街坊邻居面前挣尽了面子。
  大牛和李达也如愿以偿的拿到了燕京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们瞬间便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以往的调皮和顽劣成了过往,取而代之的是高考前的勤奋和聪慧。
  “现实”是最好的教科书,曾经的学渣也成了学弟学妹们学习的榜样。
  大牛现在已经“飘”了,幸福来得太快,他一下子还没适应。
  从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就成了另一个人。
  陈家世代工人家庭,虽然家境殷实,生活富足,但是从来没有出过一个像样的文化人。
  虽然家里公家人不少,几个孩子也争气,在宜城的工作岗位上做的是有声有色,好几个现在都已经是在职的干部了。
  可是文化底蕴的缺失,使得陈爸陈妈老是觉得在别人那里矮了一头,这也是他们想方设法要把大牛塞到一中读书的原因。
  可惜牛哥不给力,平时成绩是一塌糊涂,排名前列就别想了,倒数第一倒是经常有份。
  就在陈爸陈妈满怀失望的时候,剧情居然得到了反转,大牛从一个狗嫌人弃的“差等生”,变成了学习优秀的“好学生”。
  成绩火箭般的提升,完全满足了陈爸陈妈鲤鱼跳龙门的愿望。

  在大学通知书寄到的那一刻,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