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买间四合院做房东(求好评)



谭震回到宿舍以后,就把学校要接管《密卷》的消息通报给了宿舍的室友们。
  叫他们赶紧把印制的存货抛售。
  这个时候,也只有能捞一点是一点了。
  306宿舍的兄弟们一句“我操”就赶紧出了门。
  很快,印好的《密卷2》被几位室友抢购一空,他们用单车拉着向燕京的各个学校奔去。
  这是最后赚钱的机会,自然要卖力,明天就是想卖力都没有机会了!
  谭震也给帮忙的学生们结算好了工资。
  虽然有点遗憾,但是不菲的收入也足以让这些学生们喜笑颜开了。
  晚上室友们回来后,谭震开始盘点这段时间的收益。
  《密卷1》前后销售10万多套,除去七七八八的开支和提成,有将近40万的收益。
  后期的《密卷2》前后印制约5万套左右,盈利却不到10万元,这主要是因为后期的价格战导致利润降低所引起的。
  这样前后加起来有近50多万的利润,按照以前大家商量好的,谭震拿五成,其他人分剩余的五成。
  谭震获得25万的收益,他们每人都将获得5万元的收益。
  表面上谭震获得的是最多,但是别忘了谭震可是没有提成的。
  陈百祥光提成就拿了6万多,加上这5万的收益,加起来就是11万了!
  连最少的王成也有将近8万的收入。
  可以说这么一大笔钱,只要他们用的好的话,这辈子都不愁了!
  “哎,可惜再也没有这样的赚钱机会了”,陈百祥叹了一口气说道。
  这句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是呀!这种日进斗金的日子,怕是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大力哥看着谭震说道:“老幺,你拿了钱准备干吗?”
  大家也都转头来看着谭震。
  他们知道谭震在投资方面向来是很有眼光的,都想听听谭震的意见。
  谭震沉吟了一下,说道:
  “我个人的建议是买房,而且最好是四合院,燕京是国家的首都,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这里发展的人会越来越多,毫无疑问,他们的到来必定会带动本地市场的房价,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子会越来越贵,到时候我们的房子不管是租赁还是以后出售,都将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陈百祥一拍大腿,兴奋的说道:
  “老幺说的是对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明天就去找房子”。
  大力哥一听,也来了精神,他美滋滋的说道:
  “听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靠谱,一起一起,我们六个人买六套,都住一条街,到时候出去喝茶逛街也方便”。
  “老大,你想什么美事呢?还一条街?能一个区就不错了,不信,你问一下祥哥”。
  谭震被大力哥纯真的想法给逗乐了。
  现在可不是后世,这个时候还没有商品房,房子精贵着呢。
  “还真是,就我们那条街,很多大院都是十几户人家住着,一户人家也就几十平米,住着一大家子人,挤得跟个鸡窝似的,都等着国家分房…”。
  说起燕京城的房子,陈百祥也是满腔感慨。
  这个时候国家还没有进行房改,所有的单位都实行福利分房制度。
  自然流到市面上的房源还是比较稀少的。
  谭震笑着说道:
  “所以说,趁现在有钱,赶紧入手一套,哪怕是面积小一点的四合院,等钱花完了再来后悔可就迟了”。
  谭震是真心希望自己的这些同学,能够在寸土寸金的燕京城买一套属于自己的四合院。
  后世的四合院有多贵他是知道的。
  可以说,投资四合院做房东绝对是最划算的买卖!
  除了王成,其他几个都有买四合院的意愿。
  王成显然丢不下家里的双亲,估计是想毕业后回家发展。
  谭震也不勉强,人各有志嘛!
  第二天一早,陈百祥就带着几个兄弟到处打听房子的事情去了。
  至于谭震,他则来到了印制《密卷》的车间。
  因为今天学校要派人来接管他们的生产车间,他需要跟学校进行交接。
  说起来也没有什么可交接的,房子是租的。
  有价值的就是一些相关的业务资料,和几套油印机。
  燕大可是有印刷厂的,他们的机器可比油印机强多了。
  估计几个油印机他们是瞧不上眼的,早晚会给他们扔垃圾堆里面去。
  果不其然,学校派来接收的一位大腹便便的领导看了看脏兮兮的油印机,直接就没要。
  而是要来了两套《密卷》和业务员的资料,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虽然生意黄了,不过谭震还是在学校接手他们的业务前。
  突击给燕大学生会发了五万多元的提成。
  这也让陈和平对他好感大增,燕大学生会上上下下无不对谭震“刮目相看”。
  可以说,以后在燕大,只要他不去干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
  学生会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天中午,谭震正躺在宿舍里面午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