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一个不小心,成了文学青年



“疯狂的赛车”旅程结束了,但由此造成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谭震所在的家乡处于两省交界处,而且还是那个突出的位置,从乡里面到县城,要穿越省界才能到达。
  考虑到两省交界地方的复杂性,为了防范未知的风险,保证乡里班车的正常运行,乡政府给乡里的班车加强了“警戒”,配上了乡里的民兵“武装押运”。
  不要小瞧那个时代的民兵,那可是有真家伙的,一水的56式半自动步枪,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AK47中国版本,配7.62毫米口径子弹,绝对是威力十足。
  就连那些民兵,有不少都是退役的军人,他们从部队退役以后,就自动的成为了国家预备役部队中的一员,平时就带领村里的民兵参加军事训练。
  这些参加过军事训练的民兵要是去上战场,可能还需要磨练,可是对付这些公路流窜的流氓地痞,那绝对是一打一个准。
  要不是班车空间狭小,估计这些激情泛滥的乡村民兵就要把60迫击炮搬上汽车了。
  谭震开始为那些劫道的歹徒默哀,大刀片碰上56式,想想都觉得蛋疼。
  回到学校的谭震依然是个在老师眼里乖巧聪明,好学勤奋的好孩子,或许是身体里住着一个成年的灵魂,他与其他同学总是格格不入,总喜欢一个人沉默的坐在那里,静静的看书、写字。
  教数学的王老师那里是谭震最喜欢去的地方,王老师也很喜欢这个聪明上进的孩子,他总是耐心的回答他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其实以王老师的水平,放在八十年代的中国,做个大学老师是绰绰有余的,要知道他可是五十年代某重点大学数学系高材生,才华绝对不是那些普通大学生可以比拟的。
  八十年代初的大陆由于刚刚结束十年混乱,很多学校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大学,受到的冲击最大,很多优秀的老师被调离,被迫离开校园,导致当时的很多大学的教育水平都不是很高。
  像王老师这种有真才实学的老师成了很多大学争抢的对象,三番五次的来函来人,要调王老师到城里的大学去工作,可是王老师总是屡屡推辞。
  他说他舍不得这个美丽的小山村,舍不得相濡以沫的农村妻子,舍不得学校的孩子们…
  谭震忽然有一股写文章的冲动,他想把王老师的故事写下来,写给更多人看,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乡村教育现状。
  让无数人了解像王老师这样的乡村教师,不为名利,不惧困苦,坚持在条件艰苦的小山村教学。
  激励更多的知识分子到农村去,改变乡村落后的教育状况。
  前世刘老师写的“乡村教师”小说很经典,谭震看过,说真的,很感人,看过以后感觉心灵受到了冲击。
  小说中的主人公同样是个乡村教师,因为心系山村小学的孩子们,放弃回城的机会,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居然得了癌症。
  按理说既然得了病,那就抓紧治疗吧,好死不如赖活着。
  而且医生也说了,手术治疗可以延缓他的生命。
  他看看自己的积蓄,很遗憾,哪怕是十分之一的手术费,他也没有!
  他深感大限将至,没有丝毫的犹豫,还是回到了自己热爱的小山村,回到了那个魂牵梦绕的山村小学。
  他每天依然带病坚持上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得不说,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小说,刘老师用科幻的手法诠释了乡村教师生存的意义。
  于是,他开始写自己的“乡村教师”,他没有用刘老师的科幻手法,因为他觉得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根本不需要其他的包装。
  他写道:“我的家乡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这里有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有质地淳朴的农民兄弟,有热情可爱的孩子们,也有山里崎岖难行的乡间小道…
  交通依然是制约山区百姓经济发展的难题,我们的学校就坐落在这山区峡谷中的盆地中央,外面的世界需要我们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到乡政府搭车,再坐上三个小时的班车去了解。
  你难以想象,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却是我们王老师最挚爱的地方,他是一个五十年代的大学高材生,因为那个特殊的年代来到了这里,从结识到结缘,他把家安在了这个曾经令他痛哭流涕的地方。
  他放弃了繁华的城市,放弃了回到大学任教的机会,甘愿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释放自己的青春,只因为他说过,这里有他热爱的学校,有他抛舍不下的孩子们,他爱这片土地,爱的是那么的深沉…
  他用稿纸誉写好,装进信封,想了想,便在信封上写上了《萌芽》杂志的收件地址。
  第二天,他把贴好邮票的信封交给下乡送信的邮递员大叔,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至于能不能发表,就看天意了。
  如果…杂志编辑能看到的话。
  漫长的十月过去了,就在他满是遗憾,即将放弃的时候,幸运之神又眷顾了他,班主任方老师通知他到办公室去。

  走进老师的办公室,看见老师满脸喜色,谭震心头一动,内心有一丝窃喜,他隐隐有一种预感,就是自己的稿子被采纳了!
  果然,方老师高兴的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