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粤州归来



因为当时国内特殊的历史原因,私营经济在粤省的经营都是半遮半掩,粤州也是如此。
  这里一般都是做熟客的生意,外地的客户基本都不知道,他们拿的都是从批发商那里买来的二手货。
  如果谭震不是熟知历史,他也不会找到这里。
  做生意拼的是什么,除了质量,款式,就是成本!
  这里的私人作坊虽然小,但是款式绝对新颖,都是从港岛那边传过来的时髦款式,拿回去绝对好卖,关键还是一手货源,价格绝对实在。
  一手货源,新颖款式,质量上再把控一下,想不赚钱都难。
  谭震带着老三叔往附近的村里走去,他知道附近的村庄都有不少这样的家庭作坊。
  还没走到村口,就听到有机器的轰鸣声,谭震知道,这是来对了!
  他顺着声音往前走去,发现有很多平房前都有人在进进出出,搬运衣物材料,到处一片繁忙的景象。
  村子里到处都是此起彼伏的机器声,虽然这些家庭作坊都不是很大,但都已经初具规模。
  只不过因为现在国家的政策还没完全放开,他们不敢公开而已。
  他走到一栋比较宽大的房子前,看到里面有一个年轻人在搬运布料,他便用粤语问道:“你好,靓仔,你们这有喇叭裤出售吗?”
  “当然有了,我们这里什么裤子都有,只要你需要,都可以做。”
  年轻人看见有客户上门,很高兴!便跟谭震聊了起来,一来二去的两人慢慢熟络起来。
  通过交谈,谭震得知,这个年轻人叫张洛水,村里人都叫他阿洛,家里的服装加工厂也是这村里最大的一家。
  而且阿洛还表示,要是自己家做不过来,还可以安排其他的邻居帮忙加工,保证保质保量。
  “洛哥,这样啊,我们呢这次来就是专门来定喇叭裤的,你给个实价,我就不往其他厂去了,怎么样?”谭震笑着说道。
  他之所以如此淡定,是因为他在前世研究过沙河大街的服装发展史,对当时的服装市场行情了如指掌,所以他也不担心阿洛在价格上欺骗他。
  “你放心,我们生意人做的是长期生意,讲的是诚信,不会乱来的,你有心就给个8块钱一条”
  “洛哥,你讲笑吧,8块钱一条你叫我怎么卖呀?我还要运回去,来回花费都要不少,没有利润生意没法做…”
  两个人你来我往的争论了许久,最后谈好5元每条,进2100条,约好3天后交货。
  整个过程都是谭震在操作,没办法,老三叔对这个一窍不通,谭震不出面协调他根本搞不定。
  老三叔整个一头懵,他都不明白自己儿子是怎么了解到这里有服装厂,而且看起来还非常熟悉的样子。
  最奇怪的是居然还会讲粤语,做起生意来也是一套一套的。
  说实话,憋在老三叔心里的疑问实在太多了,他都想扒开自己儿子的脑袋看看,里面到底装了一些什么。
  不过合同签字倒是老三叔签的,没办法,谁叫谭震还没成年呢。
  签好协议,谭震付了2000元定金,便带着老三叔去附近的招待所开房住宿。
  难得来一趟粤州,接下来三天里,谭震带老三叔在粤州到处游玩,越秀公园、中山纪念堂、北京路、上下九,玩的是不亦乐乎。
  虽然前世曾经来过粤州,谭震还是如同以前一样对粤菜不感冒。
  那个时候外来工还比较少,粤州的饮食文化方面还没有什么变化,不像后来,全国各地的饮食在粤州街头都能找到。
  现在这里主要还是以粤菜为主,甜食偏多,味道又相当的寡淡,这对重口味的湘南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煎熬。
  搞到老三叔总是埋怨粤州美食吹水,还说什么食在粤州是骗人的。
  于是,每次吃饭的时候,他就开始怀念家乡的味道。
  因为这次资金有限,谭震没有进蛤蟆镜,它毕竟是装饰品,一般的人还真舍不得买它。
  想想也是,裤子可以穿,款式先不说,好歹它也是生活必需品。
  而蛤蟆镜就不一样了,纯粹的装饰品,是那些时尚的年轻人用来装B用的,还尼玛特别贵!
  也只有那些追求时髦,手里有点闲钱的人才舍得买,你没见宜城的混混里面,也就梁山一个人才有戴。
  三天后,谭震提到了2100条喇叭裤,付清了尾款,还留好了联系方式,同时也跟阿洛约好,下次电话联系,定金先打款,收到货以后再全部付清。
  阿洛也有心扩展自家的生意,对谭震的合作很是热心,还帮他们雇了一台人力车把货送到公交站。
  两父子坐上公交车到了火车站,直接就买站票进了站台,坐上了一辆途径程市站的班列,直到上了火车补好票,两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说真的,那年头做生意真的很辛苦,长途奔袭本来就很累,除了要防备流氓地痞的骚扰,还要防止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工作人员“查货”。
  这些打着国家旗号假公济私的人尤其可恨,一个不小心被这些人盯上,不死也要脱层皮,到头来白干不说,还要倒贴。

  还好,谭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