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曼德勒县的战事焦灼



面对果敢同盟军的全面进攻,瑞敏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冷静的头脑。
  他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稳定局势并抵御敌人的猛烈攻击。
  首先,瑞敏加强了与军事指挥部的沟通与合作,确保信息流通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他要求军事指挥部密切关注战场的动态,根据敌人的行动及时调整战术和兵力部署。
  其次,瑞敏迅速增派了更多的兵力前往曼德勒省和实皆省,以加强这两个地区的防守力量。
  他要求立刻停止在勃固省的军事行动,立马抽调兵力前往曼德勒省与实皆省进行防御。
  同时,他还命令后勤部门紧急调配军需物资,确保前线将士的装备和补给充足。
  除了增派兵力,瑞敏还决定加强空中和地面的联合防御。
  他命令空军部队立即起飞,对果敢同盟军的集结地和重要目标进行空中打击,以削弱其战斗力。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瑞敏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与使命。
  他摒弃了对于资源稀缺的犹豫,毫不犹豫地决定将那些虽已略显陈旧的战机投入战场。
  这不仅仅是关乎装备的选择,更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抉择。
  曼德勒省与实皆省的防线,如今已成为了抵御果敢同盟军的最后屏障。
  一旦这两省失守,果敢同盟军的铁蹄将毫无阻碍地踏遍缅甸的每一寸土地。
  瑞敏深知,这场战争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到他的政治生涯,甚至是他个人的生死。
  如果因为自己的决策失误而导致国家沦陷,那么他即便引咎辞职,也难以逃脱历史的审判和清算。
  此刻的他,心中充满了愧疚与自责。
  是他之前的一意孤行,将两省的兵力抽调至勃固省,才使得如今的局势变得如此严峻。
  然而,他也明白,现在不是追悔莫及的时候,唯有全力以赴,才有可能扭转乾坤。
  在地面上,瑞敏利用地理优势,布署了坚固的防线。
  他命令部队在重要道路和山口设立防御工事,同时派遣特种部队进行侦察和破坏敌人的补给线。
  然而,瑞敏并未满足于当前。
  战争的胜利不仅取决于军事力量,更在于民众的支持与信心。
  因此,在政府军控制的地盘内,他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强化民众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瑞敏迅速通过媒体渠道向全国民众发布了战争动员令,言辞激昂地号召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抵御果敢同盟军的侵略。
  瑞敏对外宣称果敢政权是以果敢族为主体人口的政权,一旦政府军败退,缅族将可能生活在果敢族的统治之下,届时缅族将失去往日的地位与尊严。
  瑞敏利用这一民族情感,巧妙地将战争与民族尊严紧密相连,让每一个缅族人都深感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他强调,缅族人民必须团结起来,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民族的尊严,共同抵抗果敢同盟军。
  这样的宣传效果立竿见影,缅族人的斗志被迅速点燃。
  他们纷纷响应号召,投身到抵抗果敢同盟军的战斗中来。
  瑞敏的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民众的支持与信心,也为政府军赢得了更多的战斗力量。
  第一师在孙长风的率领下,犹如一支钢铁洪流,浩浩荡荡地向着曼德勒县挺进。
  沿途,战车的轰鸣声与士兵们坚定的步伐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激昂的战歌。
  随着距离的拉近,曼德勒县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这座被战火笼罩的城市,此刻仿佛成了一座巨大的堡垒,静静地矗立在前方。
  孙长风紧握着望远镜,目光如炬,仔细观察着前方的敌情。
  “传令下去,全体做好战斗准备!”孙长风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传遍了整个战场。
  第一师的战士们闻令而动,迅速调整队形,做好了冲锋的准备。
  就在这时,曼德勒县的守军也发现了第一师的逼近。
  一时间,枪声、炮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双方在城外的开阔地上展开了激烈的交火。
  在审讯得到的情报中,曼德勒县的守军人数仅为一万,这在孙长风看来,无疑是一个可以轻松拿下的目标。
  然而,当战争的硝烟正式在曼德勒县上空升腾,孙长风才惊觉自己之前的情报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错了,而且错得离谱。
  原本看似薄弱的曼德勒县守军,实际上人数已经激增到了三万之众。
  他未曾料到政府军的支援会如此迅速且庞大。
  孙长风震惊之余,心中也不禁泛起一阵疑惑。
  他疑惑于政府军为何会如此不惜代价地增援曼德勒县。
  但此时的他,已经无暇去深究其中的原因。
  他必须面对眼前这支庞大的敌军,带领着自己的战士们奋勇杀敌。
  然而,孙长风不知道的是,这一次前来支援曼德勒县的政府军并非普通的地方部队,而是从首都内比都直接调派而来的精锐之师。
  瑞敏几乎将内比都的军事力量全部派往了前线。
  他深知曼德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