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诸葛武侯



诸葛亮雄心勃勃地策划着他的第一次北伐战争。他精心布局,对外宣称将率领大军从斜谷出发,目标直指郿县。与此同时,他巧妙地调遣赵云和邓芝率领一万精兵向北进发,制造出一种强烈的进攻假象。
  然而,这只是一个烟幕弹。诸葛亮真正的意图是率领主力军出其不意地袭击祁山,给敌人来个措手不及。
  当讨论谁将担任此次北伐的先锋时,众多将领纷纷提议让经验丰富、战功赫赫的魏延和吴懿等老将来担当重任。然而,诸葛亮却力排众议,坚定地选择了马谡作为前方统帅,统领各路大军。
  此时的武都郡宛如一片荒芜之地,人烟稀少,魏军对蜀军的行动毫无察觉。而曹魏政权则迅速做出反应,将黄河以东至长安三辅一带划为雍州,并任命郭淮为雍州刺史,加强该地区的防御力量。
  郭淮此时正率领着天水太守马遵和从事姜维等众人,在洛门巡查,乍闻蜀军兵临祁山,郭淮便深知诸葛亮来势汹汹,便觉不妙,他立刻率军逃回上邽设防。
  而天水太守马遵,眼见郡内诸县,皆有倒戈蜀军之意,便心生猜忌,怀疑自己的部将姜维等人有叛国通敌之嫌,于是不念旧情,抛下姜维等人,如漏网之鱼般,连夜追随郭淮逃往上邽避难。
  姜维得知马遵逃跑后,心中满是愤怒与失望。
  他没有多想,立即带着一众部下追赶马遵,想叫马遵回天水郡的治所冀县坐镇。
  姜维一路追到了上邽城下,马遵对郭淮说:“姜维这些人不值得信任,他们是卖国贼。”
  郭淮当机立断地下达命令:紧闭城门!绝不能让姜维这帮人踏入城中半步!姜维见状,心知已无法入城,只能悻悻然地折返冀县。
  没想到,冀县城门同样对他们紧紧关闭。原来,这里的守军将领也坚信姜维已然叛国投敌,此次前来无非就是想要骗开城门而已。面对这番误解与猜忌,姜维真是百口莫辩、无可奈何。走投无路之际,他唯有选择朝南行进,向蜀军统帅诸葛亮俯首称臣。
  而另一边,诸葛亮尚未成功击破由魏将高刚驻守的祁山营寨。不过当他获知青、雍二州所属各郡县纷纷表示愿意归降时,立刻做出决策:留下一部分兵力继续围攻高刚所部,自己则亲自率领大军主力向北挺进。结果不出所料,蜀军几乎未遭遇任何抵抗就顺利地平定了冀县,并顺势攻占整个天水郡。经此一战,蜀军声名远扬,士气大振。
  看似蜀军势如破竹,锐不可当,然则历史上以弱胜强,多因强国自身混乱,分崩离析,或是强国懈怠,破绽百出,给了弱国可乘之机。
  而诸葛亮所面对的曹魏,却无此二者。曹魏历经曹操、曹丕、曹睿三代贤明之君,朝堂之上更是人才济济,岂会自乱阵脚?
  曹魏又怎会掉以轻心,给蜀汉可乘之机?此等良机,唯有第一次北伐时昙花一现。
  自夷陵之战后,曹魏便对蜀汉不屑一顾,众多曹魏大臣如过江之鲫般,纷纷给诸葛亮写劝降信。
  那时的蜀汉屡战屡败,仿若风中残烛,人才、钱粮、兵马皆在夷陵之战中损耗殆尽。当时的曹魏大臣皆认为,诸葛亮此时若不投降,更待何时?
  正是由于曹魏对蜀汉的轻视和傲慢,使得他们完全忽视了雍凉地区的防御工作,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资源投入。
  谁能料到,就在众人都毫无防备之际,诸葛亮竟会毅然决然地发动北伐之战!
  而此次出征,或许将成为他离成功最近、实现毕生抱负最为关键的一仗!
  然而,要想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又谈何容易?唯有趁曹魏不备,出其不意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方可有望大功告成。
  可这样的良机稍纵即逝,稍有不慎便会错失。一旦曹魏回过神来,必然会倾尽全力反扑,届时双方实力悬殊,想要再次获胜恐怕比登天还难。
  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利,常被归咎于马谡之败,让蜀汉痛失良机。然而,若将时间线往前推,便会发现,其实在诸葛亮未能一鼓作气拿下陇右五郡之际,蜀汉的成功几率便已渐趋渺茫。
  强大的对手就如沉睡的雄狮,一旦反应过来,便会张开血盆大口,露出尖锐的獠牙,把眼前的敌人视为必须击败的猎物。
  他会不遗余力地使出浑身解数,用尽一切阴险狡诈的手段和方法,展开全方位的防备与反击。
  这种反击犹如狂风暴雨般势大力沉,又似惊涛骇浪般汹涌澎湃,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
  徐朵一行人此番前来此地之时机颇为微妙,正值敌我双方激战正酣、难分胜负之际。
  在这支队伍之中,顾寻与巩大年对于这一段历史可谓了然于胸。当他们听闻那位女子所言之后,不禁微微皱起眉头,流露出忧虑之色。
  很明显,从对方的话语间,他俩已然洞悉到了未来局势发展的大致方向。
  顾寻一脸肃穆,紧紧地盯着徐朵,沉声道:“小朵,你应该知道诸葛武侯此战必败吧。”

  徐朵面露不满,嘟囔着嘴说道:“哼,好歹我也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虽说我历史学得不怎么样,但是这点事情我还是清楚的。”
  “难道你还想改变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