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地震



秋收时节,雍州地震,家园被毁,亲人失散,哀鸿遍野,震惊朝野。
  皇帝在未央宫召集群臣上朝,商讨救灾事宜。
  根据刺史上报,雍州灾情极为严重,百姓伤亡近百万。
  满朝大臣,忧心忡忡,甚至有人泣不成声。
  司徒王规奏道:“雍州地龙翻身,道路损毁,然救灾如救火,百姓流离失所,饥肠辘辘,臣恳请陛下下旨,敦促周边郡县不惧艰难,早日将钱粮物资运抵雍州。”
  皇帝愁眉不展:“司徒言之有理。”
  司徒王规高呼:“陛下仁德,实乃万民之福。”
  此时一位大臣启奏:“司徒心忧百姓,言之有理,但灾情严重,且西北连年大旱,救灾钱粮一时半刻恐怕难以筹措,更何况运达雍州?”
  曹鲲一看,说话的是少府孙继义。
  这孙继义乃是当世大儒,学富五车,见识渊博,是皇帝姬康的宠臣之一。
  皇帝姬康问:“孙爱卿可是有良策?”
  少府孙继义朗声道:“灾情十万火急,州县筹措物资,时间过长且未必能解燃眉之急,臣建议立刻从玉京调集物资,派大军日夜押送。”
  此言一出,朝堂寂静。
  玉京是什么情况,大臣们心里都有数。
  作为一国之都,玉京的粮仓事关重大,岂能轻动?
  皇帝微微皱眉,宫殿之内落针可闻。
  一个相貌清峻的大臣奏道:“臣有一言,启奏陛下。”
  众人一看,平信侯柴亮。
  柴亮:“玉京粮仓,关系着一国之安稳,当今大乾国泰民安,但居安思危,不得不防。”
  大臣们看向皇帝,静候皇帝的决断。
  皇帝缄口不言,柴亮心领神会:“陛下,玉京粮仓不宜轻动,臣建议从青州调粮,从水路运往雍州,不会比从玉京调粮慢上多少。”
  皇帝看向少府孙继义:“爱卿意下如何?”
  孙继义:“平信侯所言甚是。”
  皇帝颔首:“准平信侯所奏。”
  散朝后,大司农姬奋在府中大发雷霆,满地狼藉,桌案碎裂,下人噤蝉若噤。
  只见姬奋气喘如牛,额头青筋隆起,五官扭曲,双目通红,好似愤怒的猛兽。
  “柴亮,老夫恨不得啖汝之肉!”
  姬奋恶狠狠的低吼,眼神中满是怒意。
  千载难逢的机会!
  只要皇帝从玉京调粮,自己就能除掉玉京粮仓的仓曹,斩掉丞相王骏的一臂,甚至扳倒王骏,然后取而代之。
  结果呢?
  柴亮这个老狐狸给搅黄了。
  不从玉京调粮,玉京粮仓的亏空就不会被关注。
  尤其是这次打草惊蛇,那些人一定会补上亏空,让他失去打垮王骏的把柄。
  姬奋越想越气,火气淤积于内,脸色通红且狰狞。
  少府孙继义看着姬奋摔砸东西,知道这位爷正在气头上,劝也没用,索性站在远处旁观。
  朝中大臣党派林立,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想要取代的大臣多如牛毛。
  大司农姬奋就是其中一人。
  姬奋用有皇家血脉,是当今皇帝的远亲,年少便以才华扬名,十七岁被举荐为官,现如今已经主管大乾的赋税钱财,可见其权位之大。
  可是人的欲望是填不满的,大司农在别人眼中高高在上,但姬奋已经不满足了,他要成为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要当上丞相,必然要踢走现任的丞相王骏。
  孙继义也有野心,也想往上爬,所以才和姬奋联手,先扳倒王骏,然后在踢走姬奋……
  不过可惜技差一筹,对手太狡猾。
  眼见姬奋大发雷霆,孙继义一言不发,冷眼旁观。
  区区一点儿挫败都受不了?
  还想当丞相?
  你只配给老夫挡刀。
  积土成山,非一日之功。
  要想成为一人之上万人之下,要有长远的谋划和足够的耐心。
  岂能急功冒进,斤斤计较?
  姬奋叮啷哐当的一顿打砸,狠狠的发泄了一通怒火。
  “孙少府,你怎么哑巴了?”
  姬奋扭头看向一言不发的孙继义。
  “大司农的气消了吗?”
  孙继义摇头笑道:“老夫不说话是不想影响大司农发泄怒火。”
  姬奋盯着孙继义:“孙少府倒是好脾气,一个扳倒王骏的机会就这么没了,你就不生气不失望?”
  孙继义淡然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这都是命。”
  “放屁!”
  姬奋一脸激动的咆哮:“什么是命?老夫从不认命!”
  孙继义笑着说:“大司农好气魄,老夫佩服。”
  姬奋:“少说废话,玉京粮仓的亏空不小,你说老夫现在向陛下禀报,请陛下彻查可行吗?”
  孙继义:“您说呢?”
  姬奋不甘的一巴掌拍在柱子上:“嘿!王骏这个老狐狸,也不知道用了什么妖法,蒙骗了陛下。”
  孙继义感慨道:“从龙之功,不是那么好撼动的。”
  姬康现在是执掌天下的皇帝,但曾经也只是一个不受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