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一起出发淘海

  洗漱完,简单吃两口,杨清桦和童瑶一人抱一个。

  杨母也跟着出海,将两个小家伙的东西放竹筐里,放上板车,出发。

  五条船昨天回码头就连夜换上拖网,今天是农历十五,算是个好日子。

  童瑶他们重新拖网,一个个摩拳擦掌的大干一场。

  竹筐、麻袋、木桶都带了不少。

  农历十五大退潮,杨母和阿娇婆婆打算上岛淘海。

  二伯母、杨清秀、阿艳两个堂嫂也跟了过来。

  天气变冷,村里礁石区海货也少了,只要是大退潮,村里妇女一窝蜂赶去淘海。

  人多海货少,她们就打算辛苦点,跟船去孤岛淘海,孤岛没人光顾,海货资源肯定比本村沿岸多。

  童翔两点半就起床了,快速洗漱完,激动的找出头灯,撒丫子跑到杨二伯家接人。

  走到码头,还悄声问杨清秀要不要上他那条船。

  杨清秀看了一眼走到前面的老娘,红着脸回:

  “那一会我去问问我娘。”

  童翔嘿嘿笑,见没人注意这边,伸手,拉了拉杨清秀的手,快速放开。

  幸好是凌晨,四周漆黑,只有头灯在前方照耀,不然众人都能看到杨清秀脸红得都能滴血。

  少男少女的春心萌动啊,冬日的海风都不能吹散几分。

  走在前头的二伯母和杨母正在小声说话。

  说起来妯娌两人这段日子很少碰面,杨母从网毛虾开始就一直跟出海。

  不能出海的日子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雨的,不方便串门。

  各家有各家的忙,谁也不会没事就上门闲聊。

  二伯母在家根本不得闲,要和大儿媳妇操持家里,还得帮大儿子照看两个孙子,小儿媳妇怀孕四个多月,现在显怀了,也要注意着。

  所以现在好不容易见到杨母,就忍不住多说几句。

  “哎,阿兵真是够气人,光让大嫂他们拿钱回来有什么用,一个消息都不递,夜里起夜,我经过燕妮房门口都能听到哭声,还怀着孕呢,夜里老哭哪能好,这臭小子,回来看我不拿棍子抽他个半死。”

  二伯母又气又担心,小儿子出去三个月了,大嫂那边给了一千多块钱,只说这是你儿子赚的工钱,别的闭口不言。

  杨二伯和二伯母哪能放心,忙的时候还好,没工夫想七想八,等闲下来,就忍不住长吁短叹。

  杨母也没法和二嫂说,林大海让他们等消息,目前对二嫂一家来说,最好的消息就是没消息了吧。

  杨母只好说别的开解:

  “燕妮刚嫁过来没到一年,男人不在身边,一个人待在婆家也不习惯,不如让她回娘家住几天,这样心情能好点,再不济就让她娘家人过来这边吃个饭,留她娘陪她住个一两天的,反正两村离得近,就几步路的功夫。”

  二伯母觉得这也是个法子,小儿媳妇性格腼腆,一看就是个内向的,在家说话都不敢大声,平日里也沉默寡言。

  这样的人心思敏感,容易想多。

  杨母见二嫂点头答应,又说起别的:

  “我看阿秀和阿翔如今相处得不错,阿翔那小子在家里住了几个月,我也看出来了,是个可靠的,人也机灵,阿秀嫁给他不会错。

  而且最近阿翔跟着出海赚了不少,改天我叫亲家过来,你们商量商量把亲事先定下来,准备厚礼,去村长家坐坐,先宅基地的事办好。

  户口等两人过两年领证了再迁过来,先跟村长提一嘴,让他心里有数就行。”

  村长才五十五,退休还早呢,下一届选举很可能还是他。

  杨母就打算让杨二嫂先跟村长透露点风声,到时候迁户口更顺利些。

  要是迁不了也没事,反正先把杨清秀是本村人,批宅基地也有份,到时候出点钱买点地就行。

  她没想过万一童翔在这边建房子,和杨清秀感情不好,房子归谁的问题。

  这年代结婚就没有离婚的,结了婚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而且杨清秀是个极有主意人,说难听点,要是父母兄长上门闹,她都不会把自家房子让出来的主。

  当然,杨二伯一家本身就不是这样的人,童父童母看人准得很。

  其实这年代迁户口分好迁和难迁。

  要是农村迁到城市户口,那就相当难了,一个农村人迁了户口,变成城市人,绝对是相当牛的一件事,能收到全村人的瞩目的夸奖。

  什么看你家儿子、闺女多厉害,变成城市人,哎哟,变成城市户口咯,吃商品粮云云。

  但你要是农村转农村,直系亲属投靠(父母、配偶、子女之间)、退伍军人、外地上学的毕业生转回农村。

  那就简单多了,只要你拿着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