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扬子江电池成了香饽饽



“陈总,截止到昨天晚上8点,我们红星3代加上线下,一共销售87万台,其中2+16版本的只有18万台不到。”
  第二天一大早,沈柔就把汇总出来昨天的销售数据给陈尘汇报。
  “我们的红星手环线上销售13万支,线下的数据还没有汇总上来,Pro版本占了20%,有将近3万支。”
  “只有扫地机器人情况不是特别理想,首销数据只有7000多台。”
  沈柔合上文件夹以后,陈尘说道:“嗯,预料之中,首日销量能达到7000台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了。”
  就是手环没有陈尘想象中那么火爆,他预想着这个手环上市起码得有20万到30万的销量,没想到首销只有十几万。
  不过也能理解,现在才2013年,各大龙头企业的手环起码要到年底和明年才会上市。
  红星做手环还属于先行者,需要市场发酵,对整体销量陈尘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不说什么上千万支,一年能卖个几百万支还是可以做到的。
  “陈总,水果公司和大江公司都在今天早上发来了拜访函,想和您讨论一下合作事宜。”
  “又是水果公司?”
  上次水果华夏的副总裁已经来红星一次了,想让红星加入水果的供应链,但是没谈拢。
  而且上次米切尔森是以个人身份来的,并不能代表水果公司,所以很多事情他并不能做决定。
  这次水果公司亲自下场,恐怕真的要好好考虑一下该怎么应对。
  对于加入水果的供应链陈尘一直很纠结。
  扬子江能源成为水果的供应商,好处就是不愁订单,虽然现在也不愁订单,但更多的订单对于公司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而且要是能拿着水果的钱去扩大公司,能让扬子江能源公司快速的发展起来,还能凭借水果的订单赚取丰厚的利润。
  要知道他们的出货量都是以亿计的。
  陈尘纠结的地方还有一个点就是,扬子江电池属于红星领先全世界的技术,供应给水果对于未来一两年里鲲鹏手机冲击高端市场没什么好处,鲲鹏手机就又少了一个巨大的卖点。
  所以陈尘特别纠结,内部进行了几次的会议,大家也都没有讨论出个所以然来。
  陈尘询问过电池研究室那边,想知道扬子江电池能不能再未来两年里达到最大理论能量密度,如果可以,那就加入水果的供应链,两年以后可以进行技术更新,推出比现有扬子江电池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也就不怕水果手机使用。
  负责人告诉陈尘,现在的扬子江电池距理论值还有一定的差距,想达到理论数据恐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你回复水果,到下月底吧。”
  陈尘决定先拖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在公司内部再进行讨论一次。
  “陈总,那大江的郑总呢?”
  郑江这个人陈尘就见过一次,还是和大江签订投资协议的时候见的,去年红星对大江公司投资了3千万美金,两亿多的人民币,获得了24%的股份,这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可以说是溢价很多。
  陈尘不在乎,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大江公司未来的发展有多厉害,既然自己有入股的机会,那肯定是要收购最多的股权,之所以大江能接受红星的投资,一是因为红星给的是在是太多了,二则是在协议里说明了红星不参与大江的管理。
  这两点才让郑江决定接受红星的投资,除了郑江作为创始人持股57%最多以外,还有几个联合创始人持股18%,以及国资持股一部分,可以说红星是除了郑江以外最大的持股机构了。
  至于原来历史上的二马和红杉资本,由于大江没有启动第二轮的融资,所以他们暂时没机会进入这个未来的独角兽公司。
  就算大江想再次融资,红星也有优先追投权。
  “郑江你问他后天有没有时间吧。”
  “好的陈总。”
  郑江来找自己,恐怕也是为了扬子江电池而来的,毕竟无人机想要更长的续航,就需要能量密度更高的电池,现在市场上的聚合物电池寿命倒是上去了,能量密度还是一般般,而扬子江电池则是兼具了能量密度高,重量轻的优点,肯定是大江无人机电池最好的选择。
  至于大江未来使用的高压电池还有钴电池,目前的价格还很高。
  对于大江陈尘则是不介意给他们供应电芯,都是华夏企业,还是自己投资的公司,没有拒绝的理由,更何况大江现在也用不了太多的电池,稍微挤出来点产能就够他们用的了。
  华威想用红星的扬子江电池,大米的雷俊也和自己通过电话想采购扬子江电池,再加上水果公司,现在又有大江公司,看来未来一到两年里,还真得需要将扬子江能源进行扩建。
  等到红星的第二代扬子江电池研发完成,就可以给这些厂家敞开了供货,狠狠地赚他一笔,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打基础。
  至于三桑,那就算了,自己要是给他供应电池,就会打破历史的发展。
  如果可以的话,陈尘甚至都不愿意现在和三桑起冲突给他压力。
  给他供应电池岂不是让原本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