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全面屏时代(一)



陈尘看向观众席。
  没有欢呼,没有尖叫,所有人都盯着屏幕上面那个奇特的手机屏幕。
  “这已经是我们现在技术所能做的极限。”
  “它的前面板几乎全部都是屏幕。”
  “这是一种全新的设计,一种基于我们红星对未来手机形态设想而设计打造出来的一款概念手机。”
  “我们给这种形态的手机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全面屏。”
  “就是正面全是屏幕。”
  “这就是我们探索的方向。”
  “之一。”
  “这部概念手机的上边框宽度为1.7mm,左右边框的宽度我们也很完美的控制在了1.65mm,隐藏在暗处那个极窄下边框的宽度也仅为3.2mm。”
  “对手机4边框进行极致的控制,也让我们在第一个阶段做到了惊人的95.4%的屏占比。”
  “这个屏占比是这个星球上的最高记录,目前还没有哪一家手机厂商能做出如此屏占比的手机。”
  “目前单品销量超过1.5亿台的水果手机,他的的屏占比是68.9%”
  “但那是过去时代的手机,我相信未来十年,手机的形态一定是长得像我们这样的。”
  “屏占比越来越高,不断地逼近99.9%,直到充满整个前面板。”
  “当这个手机真正做出来的时候,我们都在说,这么酷的手机,要不要给他取一个比较酷炫的名字呢?我们讨论的很久,觉得任何的名字都没办法形容第一眼看到这个手机的震撼。”
  “我们的卢总说,既然用名字无法形容,我们干脆就叫X手机吧,x取自我们红星的xing首字母,也代表着未来和探索。”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们对全面屏的探索,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可能大家刚才看我们这台手机很简单,不就是去掉了额头和下巴吗?有什么难的。”
  “但其实我想说的是,这是一种全新形态的手机,和我们目前所有的手机都不一样,他没有额头,也没有额头上面的两个孔和听筒了。”
  “甚至你在我们这部全面屏概念手机上面也找不上前置摄像头,那么他们都去哪里了呢?”
  “听筒消失了我们怎么接打电话呢?这个全面屏手机不就成了一个mp4了吗?”
  “其实听筒并没有完全消失,它只是被我们隐藏起来了,大家很难发现罢了。”
  陈尘滚动大屏幕,上面出现了这款手机的顶部放大图,“放大之后我们能够看到,顶部那个非常细小的一根横线就是我们的听筒。”
  “我靠!藏这里了?”
  “这,这这,这怎么做到的,听筒怎么还能隐藏起来。”
  和台下很多的观众一样,观看直播的观众也是一脸的震撼,听筒就那么藏起来了?
  如果不是放大来看,根本就发现不了。
  “我们这款全面屏概念手机,使用的是一种微型听筒。”
  “那可能又会有同学说了,你们说是微型听筒,打电话听不到声音怎么办,声音很小影响通话质量怎么办?”
  “其实,微型听筒只是一种简单的叫法,他的全名叫做背叠导管式微型听筒。”
  “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对原来的听筒进行了全新的设计,使用了一种叫做导管式的设计结构,我们把振膜发声单元放在了屏幕下面,也就是手机背部的结构里,通过导音结构,也就是一个空腔通道,传播到我们顶部的出音孔里。”
  “可以说这种结构设计,完美隐藏了我们的听筒。”
  紧接着,大屏幕上又出现一行字——距离感应器消失了。
  “距离感应器这个东西很小,但是很重要,原来的距离感应器使用的红外方式,必须在机身上面开个黑孔,我们现在改成了超声波距离感应器,直接在屏幕后面发射超声波。”
  “还有,前置相机哪去了?”
  “一开始我们在设计这款手机的时候,打算直接就把前置相机不要了,觉得也没那么多人喜欢自拍。”
  “反正我们公司都是一些理工男,基本不怎么用前置摄像头的。”
  “后来我们的工程师从库房翻出一台十几年前的红星手机,说干脆我们把手机摄像头设计成分离式的吧(第一章有写),需要的时候插上,不用的时候直接拔下来。”
  “那还是不行,万一把前置摄像头弄丢了呢?”
  “总不能说别人打来视频电话,你这边接通是一片黑屏,人家问你怎么了,你说我前置摄像头丢了吧?”
  “不要前置镜头不行,分离式的设计也不行,我们的工程师想来想去,说我们为什么不干脆把摄像头做一个机械结构呢?”
  “不用的时候就藏在手机内部,完全不影响前面板的观感,用的时候把它弹出来不就行了?”
  “第一版的原型机使用的是手动机械式的结构,扣动边框一个小的按钮,前置摄像头就会从顶部弹出来,不用的时候再用手把它按压回去。”
  “这种手动结构很不稳定,在日常使用的时候也比较繁琐,所以我们又重新设计了一种自动的弹出结构。”
  “于是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