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夜探军营



两人经过将近两年的细致走访,观察各方势力的行事作风及其对辖下地域的管理,最终还是选择了伯武公子与文光公子一方。他们认为,这两兄弟虽然如今看起来实力不太强,但是好像还有所保留。而且两兄弟皆是当世人杰,合可所向披靡,分则都可独当一面。如此就算有一人败亡,还有另一人接替,这也算是双保险。
  至于元更公子和建世军。元更公子,两人一开始就认为其非明主,不仅对下属势力的掌控力太弱,其本身也并非经天纬地的大才。建世军,虽理想不错,也得到劳苦大众的期待,不过终究不合时宜,得不到财富丰厚之人的支持,无法获得足够的物资,难以取得最终胜利。再加上他们连识字的人都没几个,显然也不适合治理天下。
  杜宏和吴镇考察完各方势力之时,正好是元更公子大军与建世军合力反攻朝廷之时,各势力从不同方向分头向京城逼近。各方势力虽说不上齐头并进,但是也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包围网,使得朝廷捉襟见肘,顾此失彼。此时,伯武公子和文光公子也不例外,各领一军,往京城方向攻去。杜宏和吴镇两人选择从伯武公子处入手,因为在他俩看来,若是最终这两兄弟得天下,应该是由兄长伯武为帝。
  他俩追上伯武公子的军队之时,这支军队正驻扎在一依山傍水,易守难攻之处。看得出,伯武公子及其手下将领熟谙排兵布阵,营帐和岗哨的排布可谓完美,即使超一流高手也休想悄无声息潜进去。好在他俩现在远非所谓的超一流高手可比,所以他俩想要悄悄潜进去也并非不可能。两人为免泄露消息,特意等到晚上悄悄潜入军营,直奔中军大帐。来到大帐近处,他俩凭超强的听力发现,这帐中并没有人,显然这里可能是一个陷阱,不过他俩并未改变计划,依然现身往大帐走去。
  见竟有两人避过军营中密密麻麻的岗哨,无声无息潜到中军大帐附近,负责守卫这里的一众高手也是心惊,连忙出手拦截。这中军大帐虽只是疑阵,避免有人刺杀伯武公子,但这同时也是用于捕杀刺客的陷阱,所以负责守卫这里的将士,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以一敌百不在话下。再加上由邓钰等高手联合打造并亲自验证过的军阵,即使是邓钰这等顶尖高手前来,也会像是陷入蛛网的蚊虫般越陷越紧,最终被锁死或秏死。
  如这些高手所预期,没过多久,他们就将潜伏进来的两人困住,且将其越困越紧,不到百招,两人便被他们制服,用手臂粗的铁链捆缚。他们也并未下死手,如今眼看就要改朝换代,这个时候最紧要就是分清敌我,看看最想致自己于死地的人到底都有些谁。所以,在能力范围内,他们都会留下活口逼供。而且杜、吴两人眼见不敌,就直接投降求饶了,所以这些人更没必要对他俩下死手。
  两人在几位高手押解下进入中军大帐。只见大帐之中果然没有伯武公子,也无军中的其他高层将领,只有三个三尺方、半丈高的由精铁打造的牢笼。牢笼狭小,被关入其中的人不能站立,也不能躺下,甚至连坐也不能,因为牢笼底面有尖锐的铁刺。打造牢笼的铁条粗两寸有多,且铁条上密布长一寸左右的尖刺,更缠绕着荆棘。这使得被关入其中的人不敢乱动,更不敢尝试徒手去破坏牢笼,只能小心翼翼蹲在里面,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更不敢睡眠。如此,时间一长,被关押的人都不需要其他刑法,估计就要招供。能想出这个设计的人,一看便不是善类。
  杜宏和吴镇两人看见牢笼,也不由头皮发麻,饶是他们修为深厚,肯定也无法长时间呆在这笼子里。见押解他俩的人在他俩身上摸索一番,确认他俩身上再无兵器之后就想要将他俩关进牢笼,杜宏连忙说道:“且慢,我们愿意招供,投降你们也可以,只需你们大将军当面保证不伤害我俩。”押解他俩的几位高手对视一眼,说道:“你们进去后,我们自会禀告大将军。”
  两人无奈,为了见到伯武公子,他俩只得暂时隐忍下来,在半推半就下进入牢笼之中。进去之后,杜宏还一脸担心道:“你们快点啊,别让我们等太久,不然我们就吞毒自尽了,到时你们就别想知道是谁指使我俩来的。”一众高手也有些无语,从没见过这样的刺客。你说他硬气吧,他俩一见形势不对就放弃抵抗并求饶,你说他软弱吧,他俩竟敢凭两人之力来刺杀大将军,还扬言自杀。
  众高手虽不屑两人的为人,不想与他俩多说,不过却想知道他俩是谁派来的,所以还是立马派人去向伯武公子禀告。他们行事周密,立马招来二十余人,让他们按照特定的路线向不同方向而去。显然,这二十多人中只有一人会去找伯武公子,而其他人则是惑人耳目。毕竟能有两人避过全军所有人的察觉来到中军大帐,谁能保证没有其他人尚躲在暗中准备尾随报信的人去偷袭?
  伯武公子听闻禀报,也好奇到底是谁在现在这个阶段就迫不及待想要杀他,所以立马就准备前去会会两人。不过他行事也谨慎,在得到消息后并未直接动身前往中军大帐问话,而是传令下去,让全军自查,确保军中再没有其他刺客。待确认一切妥当后,他才终于动身,在一众高手的护卫下来到中军大帐。他看着笼中两人,问道:“你俩何人,受谁指使行刺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