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旨降王府,圣人自荐

妙的下联,恐怕亦得要小半天的时间。

  “五月夏半半夏生!”王守仁轻呷一口茶水,当即便眼睛一亮地道。

  啊?

  王华听到自己儿子给出的下联,将刚刚送到嘴边的茶盏停了下来,显得难以置信地望向自己的儿子。

  “爹,我这个下联可还算工整?”王守仁将茶盏放下,显得喜形于表地询问道。

  这个下联同样是嵌名联,“夏半半夏”中词序倒序,前面为夏天的位置,而后者“半夏”是一种中草药,将“半夏”嵌入其中。

  如此的才情,如此敏锐的头脑,亦难怪王守仁要声称做圣人,确确实实已经是位于同龄人之上。

  “不错,有长进!”王华很快便回过神来,将茶盏送往嘴边微微掩饰自己的表情道。

  王守仁历来自负,便好奇地打听道:“爹,孩儿昨夜思来想去,仍是不明白你有什么理由跟赣州府有牵连,还请为孩儿解惑!”

  “休要管你爹的事情!”王华从来都不喜欢将没有敲定下来的事情到处乱说,便是端起大家长的架子道。

  王守仁虽然自谬才情惊世,但面对自己的老爹却只能无奈地接受命运的戏弄,老老实实地闭上嘴巴。

  即便他觉得自己比这位状元公还要厉害,但奈何对方是自己的老爹,一座永远无法踩下去的高山。

  “老爷,圣旨,有圣旨!”正是这时,一个仆人匆匆走进来汇报道。

  圣旨?

  王守仁听到这个消息,心里顿时更加不解,显得疑惑地扭头望向自己神神秘秘的老爹。

  虽然他自诩十分聪慧,但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自家老爹跟赣州府有何联系。

  若是自己老爹犯错则罢,那么确实有可能外放赣州府出任知府,但没有听闻老爹干了啥坏事,且老爹的模样亦不像是被贬的样子。

  至于这一份圣意,更是来得莫名其妙,完全没有章法。

  今天的天空很蓝,不时有春燕衔着新泥从半空中飞过。

  一盏茶工夫后,持旨而来的郑国忠宣旨完毕。

  “臣翰林修撰王华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王华心里已经有了决断,当即恭恭敬敬地谢旨道。

  虽然舍弃翰林修撰这个清贵词臣的身份,但却成为一方的封疆大吏,事情总归还是喜大于忧。

  郑国忠将圣旨交给王华后,又是认真地叮嘱道:“王修撰,陛下对赣州之事甚是关注,您莫要负陛下的厚望才是!”

  “请郑公公转达,臣定竭尽全力报效陛下隆恩!”王华拿着代表自己升任正四品官员的圣旨,亦是认真地表态道。

  王守仁刚刚跟着出来接旨,眼睛顿时微微亮起地喃喃道:“南赣巡抚?那我岂不是成为巡抚家的大公子了?”

  郑国忠接过王华送上来的谢仪,便带着随从离开了。

  王华拿着手中的圣旨,心里亦是涌起了一份喜悦,多年的苦学终究是有了用武之地,而南赣将是他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爹,孩儿为何从未听说过南赣巡抚,这是何时设的官职?”王守仁对父亲前往赣州府的疑惑刚刚解开,便又发现新的问题道。

  王华看到自己出任南赣巡抚的事情正式敲定了,便认真地讲解道:“赣州府一带处于四省交汇地,早年便听闻那里多流贼,而今广昌县知县庄英被杀,已经成为大明的一患。陛下现在注意到这一带的不安宁,这是陛下新增设的一个职位,为的是要将那些乱地收归王化!”

  “如此看来,陛下是真的高瞻远瞩!现在早早设南赣巡抚压制流寇,不论接下来的成效如何,都将遏制那个地区流寇继续坐大!”王守仁得知南赣巡抚是由朱祐樘增设,亦是由衷地佩服道。

  王华知道早前大家都低估还在青宫中的弘治,却是领着儿子往内宅走去,显得有所忧虑地道:“陛下越是重视南赣,你爹便越不容有失啊!”

  “爹爹,你尽可放一百个心,孩儿会陪你一起前去赴职,到时定要帮你出谋划策解决南赣之患,且您在南赣建功立业!”王守仁看出自己老爹的担心,当即便伸手拍着胸脯保证道。

  王华暼了自己儿子一眼,却是知道自己儿子对军事有所涉猎,前两年还屡次试图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

  只是满朝文臣都是学富五车之人,却是谁都能够纸上谈兵。

  王华看到儿子自信满满的模样,便进行考究地道:“既然如此,那你说一说,你爹赴任后该如何着手解决南赣之患?”

  “爹,你自然是要效仿陛下的做法!”王守仁的下巴微扬,显得理所当然地道。

  王华的眉头蹙起,却是不解地道:“陛下什么做法?”

  “京城十二团营多奸滑和老弱,所以陛下从中选精兵厚兵饷,组建三千重骑营。京军尚且如此,地方府兵想必更是不堪,而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