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那些小科:传说历史老师是开服装店的

  沈秋自然是愿意的,只是她不确定王老师说的分享是哪种。

  要是把她画好的拿去复印倒没什么,她就怕王老师让她给全班同学讲制作方法。

  还有一周就是期末考试了,先不说大家能否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

  沈秋自己也需要复习时间啊,要是在台上跟大家分享了这个方法,她都能预想到,之后她的下课时间就别想安静复习了。

  要是下个学期的话,倒是可以,她也不是扫蔽自眕的那种人,若不是临近考试,她很愿意交给同学们。

  她内心里也希望这一世,能有更多的同学考到市实验的。

  好在王老师没有为难她的意思,“你做完之后拿给我,我去复印一下,发给全年级。”

  竟然是全年级,沈秋心内一震,她以为只是她们班呢,不过转念想到王老师教研组长的身份,就理解了。

  王老师见沈秋没回答,想了想,又多说了一句,“你这也算是知识产权,学校会给你每个学生三块钱的资料费,就当是学校采购的复习资料了。”

  竟然还有酬劳,沈秋心内一喜,先点头回应了王老师,“我应该明天就能全做完,到时候给您,对了,其他科我也做了,也可以分享。”

  王老师深深看了沈秋一眼,说了句“我会跟教研主任说的。”转身走出了教室,像是被沈秋的厚脸皮惊到了。

  沈秋也没在意,钱到手才是最实惠的,而且她对自己制作的导图有自信,绝对是清晰且层次分明的。

  她在做的时候,就想着将这些都保留,等中考之后看看能不能联系出版的。

  这种复习工具,在零几年还是新兴产物,绝对有市场。

  却没想到,现在就被王老师意外发现,还给她提供了财路,他们这一个年级有十个班,每班平均都是六七十人。

  每人三块钱,光是政治这一科,加起来就有将近两千了。

  现在家里正是用钱的时候,两千就能派上很大用场。

  多了“毛爷爷”的动力,沈秋的思维导图做的更快更细致了,第二天下午就把三张全部整理完了。

  每三课一张8开的白纸,简洁清晰,每个知识点还标明了在课本上的对应页数,以及练习册上的对应考题。

  全部看完后,脑中自动就会有整本书的知识脉络,还能附带练习对应的习题,每人三块绝对是超值了。

  不过沈秋已经很满意了,本来学校就是不给她钱,她也说不出什么,王老师提出给她材料费,在这个时代已经是超前意识了。

  至于其他科目,王老师却没跟她提,只是说了句,全部材料费会在学期末的时候发给沈秋。

  沈秋就以为,学校应该是不打算复印其他科目的思维导图了。

  她倒是没什么遗憾,照旧按照自己的节奏,做起了历史的整理。

  历史相比政治内容就多了很多,一共四个大单元,24节课。

  涉及的知识点从原始社会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知识点也更加细小繁杂。

  期中考试之前,历史老师都是按照两节课讲一课半知识点的节奏讲的。

  到了临近期末,速度更快了,每节课就要讲完两课内容。

  饶是如此,到了这最后两周,还要想办法去抢自习课的时间,来上新课。

  同学们都注意到,历史老师忙到都没时间换衣服了。

  这是一个只有九班同学才会懂的梗,历史老师是一个女老师,姓罗,年龄不到三十岁。

  平时跟她们的关系很好,赶上她看晚自习的时候,还偶尔给学生带零食吃,因此同学们说起她的八卦也最多。

  最让学生们费解的就是罗老师到底有多少件衣服,据李艳秋说,她观察过,从开学到现在,罗老师穿的衣服就没重样过。

  于是大家就八卦罗老师家是干嘛的,有一个被大家深信不疑的说法就是,罗老师家里应该有一个女装店。

  平时急匆匆地下班,应该就是回店里面收钱去了,不然哪来的钱经常给他们买零食呢。

  沈秋听完王圆圆的转述后,只想说,孩子们,你们还是太天真啊,罗老师家里有的哪是小小的女装店。

  人家家里是真的有矿啊,就在他们n省的西部。

  没有矿的沈秋,只想这一世凭着自己的努力,挣出一个矿的身家来。

  当然那是成年之后的事了。

  现在,还是老老实实做她的知识导图吧。

  其实思维导图还有一个说法叫知识框架,只不过一般的知识框架都是按照课本目录整理出来的。

  死板不说,还累人,有那个时间还不如直接背书抄笔记呢。

  沈秋做出来的自然不是那样简单的框架,她是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按照新的逻辑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