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三江经过试验,感觉奶茶这味东西,不太多适合现在市场,成本太贵了,尤其那个奶源。
  几乎跟油一样价格……
  唉,说起来一筐眼泪。
  他决定先把炸鸡,麻辣烫和炸串串搞起来再说吧。
  不过现在大家养的鸡品种,一般最低都需要六个月以上才能长成,时间久成本重啊。
  他有点怀疑历史上的炸鸡,是不是跟自家养的鸡一样。
  应该不一样吧,不然,怎么养得过来?成本也贵啊,大伙吃得起吗?
  于是,两人有空就出门去找,有没有其他替代品。
  还是在市场的鸡贩子那里打听到,有一种快大型白羽鸡。进口的,速成的,长的特别快,肉质听说很细腻,不过才刚从国外引进,暂时国内没有推广开来。
  这不就是他想象中的完美替代品吗?
  应该就是未来炸鸡店的原材料吧!这才是能供应快餐的鸡品种啊!
  他们兜兜转转,联系上引进白羽鸡的进出口公司,拿到了资料,还下了大量订单。
  最后才回到村里跟莫村长说了,想组织大伙养鸡……
  莫村长都服了,骂他们:“你们这些嘴上没毛的,怎么一下子就下那么大决定呢?”
  而且下了订单交了定金后,才回来说找人养鸡,晕死他了,要不要这么急匆匆的啊?
  无法,莫村长又是全村总动员,又是大家开会,还是有一部分同意,有一些不同意。
  于是,只能同意养鸡的村民先报名过来,到时统一安排。
  不想养鸡的就离开了。
  现在流传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村民们不想养鸡也不足为奇。
  而且还是从没有听说过的进口品种,什么白羽鸡,白色的,多不吉利啊……
  莫村长把人名登记下来后,待众人离开,跟莫三江两人说:“目前如果分配到户,完全没有必要,不划算。现在看那个鸡的报告,这个品种的鸡一个多月就可以出栏,我们自己集中养比较好管理。”
  莫三江点头说:“那现在需要找地方养鸡了。”
  莫大成插口说:“我觉得我们家门口那个小溪边,你之前不是让人推平了一条路吗?我们把那段路围起来养鸡,应该够位置吧?”
  他又想象了一下,说:“应该可以吧。”
  而且另一边是小溪,围墙建一边就可以了。如果想更省钱,直接用竹子搭起来就行了。
  哇咔咔,现在想起来,那里随便围起来就很完美了,简直就是贴心定造似的。
  莫村长也觉得那位置不错,反正那里已经拿了证明,路是莫三江承包的,围起来也不算过分,反正村民也很少去那里。
  如今没有买到船,那里原本想建码头也不行了。现在空着也是空着,就围起来养鸡好了。挺长一条路,够鸡宝宝跑了。
  大家商议好,又开始凑钱养鸡了。
  今次因为销量未定,实物未见,莫村长一家有信心,但不足。一个小家只合了一百元,莫大生一家跟着大哥,一样一个小家一百元。
  他们一共合了600元。
  莫大成一千元,莫二河原本没钱,但是想起老三那手炸鸡绝活,又继续开口跟人借钱,投入了两百块。
  现在他外债到达四百块,真的如他所说,跟莫小刚差不多了。
  莫村长把养鸡地址设在户外,并告诉了大家。
  这下又吓退了一部分愿意养鸡的用户,最后纷纷扰扰的,问题多多。
  算了,干脆就请他们打工,用一天就付多少钱来计算,让他们帮忙钉竹栏栅,搭竹棚罢了。
  莫村长看着努力搭棚的村民们,摇头对莫三江说:“现在想办点事情真难啊。”
  不过也怪不了别人,你们家不也信不过吗?
  一户一百块……
  莫三江笑笑说:“我们都动员过他们了,他们也有不参与的权利。”
  穷人没钱只能斤斤计较,小心翼翼,保守地不敢行差踏错,不能就说他们是错的,他们没有试错的成本。
  现在连莫三江他们自己,也讲不清,也不知道,到时候回来的是什么鸡苗。
  看在别人眼中挺冲动的举止,其实都是莫三江记忆中,稍稍还有点点印象的事物而已。
  虽然知道如今这时代,未来有两家做炸鸡的,都做到世界五百强。但是自己从未做过这生意,他又怎敢跟人说包赚不赔呢。
  拉不到人头,就自己慢慢发展吧,希望事情顺顺利利,炸鸡口味也合适现在的老百姓吧。
  围栏和鸡棚很快就建好了,莫大成和莫三江检查了一遍,还专门在大棚里撒了石灰消毒。
  现在万事俱备,就等鸡苗回来了。
  村民们又开始收获番薯和花生了。
  因为计划做炸鸡,莫大成提前跟众人说了收花生油。
  莫三江也在市面上,大量收购花生油和长了半年左右的鸡,他准备先把店铺开起来做着。
  两人完全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想一出是一出,一时很混乱。
  后来莫二河看不过眼,提醒他说:“老三,你现在跟我们合伙的只是养鸡的事业还是带炸鸡店?炸鸡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