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莫大生的嘱咐,莫家大哥莫大海和莫家二哥莫二河既烦恼又无奈。
  但是他们也只得出门,开始组织村里的人,帮忙抬棺上山了。
  老三媳妇已经在这停棺三天了,现在天气这么热,不能再等了,臭死了……
  因为这家里还没有男丁,老人们安排他家隔房十岁的堂侄子走前面,帮忙挑幡洗米。
  莫家大嫂抱着老三的女儿莫得宝,小名莫家宝,走在后面跟着上山。
  唉,莫大嫂看着怀里,那白白胖胖,懵懵懂懂的莫家宝。
  可怜的娃,才三岁就没了妈。
  现在老爸又这样失忆了,她以后怎么办啊?
  这命就跟其他莫家女孩一样,是真苦啊……
  大伙上山回来,帮忙收拾整理一下东西,就要准备离开。
  王大妈把一杯盐水混着大米撒在门口,细声念叨说:“人归人,土归土,人离难,难离身,一切归为尘……”
  这些其实是应该请专人做的,但是这家里穷,只得她自己来做了。
  念完后,王大妈把准备好的一袋袋的回礼,一个个递给过来帮忙的村民。
  三江媳妇太年轻了,算死于非命,家里还有老人,所以没有做白宴。
  而且家里这情况,想做也做不起。
  众人明白,是体谅的,过来是尽份人情而已。
  莫家回礼,是一些自己包的糯米碱水粽(没馅糯米粽)和一分钱红包,还有一些柚子叶(驱邪)。
  抬棺的那几位出大力了,所以红包另外给,是一毛一分钱。
  到堂侄孙时,王大妈还弯身拍了几下这个孩子的裤脚(表示把不好的东西拍走),再把红包递给他,说:“孩子,谢谢你送你三婶一程,这红包你一会去小卖部全部买了东西吃,钱不要留着过夜。”(死者的葬礼钱需要当天花完,不能带回家。)
  堂侄孙十岁有点懂事了,接过红包,安慰了句:“六婆,节哀顺变。”
  王大妈闻言,眼泪又流了下来,这孩子多好啊,虎头虎脑,又体贴,怎么就不是她家的呢?
  她家全部都是孙女,一个孙子也没有。
  原本还想着老三媳妇年纪轻轻,迟早都能给自己生个孙子,结果现在居然连人都没了……
  唉,这个家,以后怎么办啊?
  难道真的要绝户了吗?
  她那三儿,老一辈人说文曲星下凡的三儿也要绝户吗?
  ……
  莫家大嫂回来后,把莫家宝交给十岁的大女儿莫大妹照顾。
  她低声交待说:“大妹,家宝以后没有妈妈了,你们做姐姐的,多点照顾她。还有千万不要在她面前,说起她妈妈的事。”
  大妹搂过家宝,低声“嗯。”了一声。
  家宝这孩子从小就跟她们几姐妹不同,是被父母如珠如宝地养着的,现在才三岁,什么都不懂。
  莫大嫂看着小小的家宝,心里一阵难过。
  如今她年纪还小,应该很快就会忘记她妈妈了吧。不过以后老三如果再娶后娘会对她好吗?
  如果家宝是个男的就好了,老三即使再娶,自己也可以要过来,公公和婆婆也不会看着孙子没人照顾。
  但是家宝是个女的,老三肯定还会娶老婆,自己还有几个女儿要照顾,家宝的未来……
  她望了一下身边的大妹,二妹,三妹,还有一个小小的家宝。
  再看着在大厅上,正在大大咧咧,毫无悲伤之意,喝酒吃饭的公公,丈夫以及二叔。
  莫大嫂也不知道,未来等待她们这些女的是什么命运。
  只能让女儿多一点照顾家宝了……
  这莫家,老妇人王大妈生了三女三儿。前面三个一骨碌都是女儿,已经全部出嫁。后面接着三个全是儿子。
  目前只有大儿子莫大海和小儿子莫三江成家娶妻,还有中间的二儿子莫二河是未娶老婆。
  原本大儿子成家后,应该是轮到二儿子娶妻的。可是家里穷,老二一直说不上媳妇。
  而老三这个小儿子跟他老婆,是在学校相识,自由恋爱的。对方不嫌自家贫穷,不用彩礼就直接嫁了进来。
  三儿子夫妻两人感情深厚,所以才会在老婆死后,哭的昏迷过去,过了两天才能醒过来。
  只是,没人知道,醒过来的是另一个同名同姓的莫三江了。
  莫家大嫂嫁入莫家十来年,只生了三个女儿,分别是十岁莫大妹,八岁莫二妹,六岁莫三妹。
  她生了三妹之后就没有再怀了,已经好几年。而且现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她估计是不能再为莫家生一个儿子了。
  老三也只得一个女儿,老婆又刚生病去了。
  哟,这重男轻女的家,听起来还挺千疮百孔的。
  莫三江躺在床上默默想着。
  日常听王大妈说起家庭情况,还有她言下之意:莫家老夫妇现在头都大了,在这山村地方,他们去哪里找钱,给这打光棍的两个儿子娶媳妇,给家里生个孙子?
  哟,就是为了没孙子来磋磨媳妇的吗?
  莫三江如今已经接受了,也自己代入了莫家老三的身份。

  毕竟在这里有吃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