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市委书记很欣赏



第一位站出来的,是市委政研室的一名科长,一位容貌秀丽的女士。她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如同潺潺流水般悦耳动听,开始了她的发言。
  她的话题聚焦在国有企业如何制定管理政策上,虽然言辞华丽,但细细品味,却似乎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如同空中楼阁,华而不实。
  第二位跃跃欲试的发言者,是市发改委办公室的一名副主任。
  他原本并无发言的打算,但见到李爱国书记亲临座谈会,心中不禁一动,迅速在稿纸上勾画了三条建议。他长期为领导捉刀代笔,写稿子早已驾轻就熟,但这三条建议却只是花架子。
  第三位发言者稳步走向前台,他是市委办公厅综合处,一名年轻有为的处级干部,名叫向正东。
  从向正东镇定自若的神态中不难看出,他此次的准备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发言。他很可能得到了王定友秘书长的精心指点,要在座谈会上大放异彩。给李爱国书记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在竞争市委书记秘书的角逐中,稳坐钓鱼台。
  萧逸伟选择第四个发言,当市委办综合处的向正东话音刚落。萧逸伟就举起手来,声音洪亮地道:“我来发言。”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与果断,仿佛有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在推动着他走向舞台中央。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增效和减负、激励和分配。”
  “国有企业改革的初级阶段主要是通过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解决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行政化管理。但经营缺乏活力、干部职工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将进入新阶段,要建立起现代化企业制度,国企由全民所有制企业转变成公司化、股份制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建立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权利、责任、义务相统一的新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国有企业改革现在要开始大规模地进入重组、改制、破产的行列。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释放潜能,轻装上阵”
  “当前,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显得僵硬,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灵活多变。然而,随着改制的深入,这些企业将迎来新生。改制后的国有企业,资源配置将如同流水般灵动,效率和效益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过往,企业机构臃肿,员工众多却往往事倍功半,企业和员工都过度依赖政府,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枷锁。改制之后,这种束缚将被打破,各级财政的负担也将大大减轻,为企业的发展释放了巨大的空间......”。
  “二、点燃热情,激发动力”
  “在分配机制上,现有的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大锅饭”现象,平均主义盛行,使得真正付出努力的员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改制将打破这种僵化的分配模式,让按劳分配的原则真正落地生根。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每一位员工的付出都将得到应有的回报,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萧逸伟准备充分,发挥出色,自信满满地给自己打了九点五分。发言结束后,他如释重负,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他观察着李爱国书记的反应,却发现对方的脸色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发言而露出笑容。
  萧逸伟心知肚明,李书记一向青睐沉稳干练的干部。他随即调整了自己的面部表情,让自己看起来更加稳重。他拿起笔,准备认真记录接下来的内容,展现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对工作的专注。
  萧逸伟所涉及的议题,正是李爱国书记在多次会议上反复强调的核心问题。
  萧逸伟早已对这些议题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和梳理,他能准确地把握住李书记最关心的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整个过程中,他的发言流畅而富有逻辑,既展现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又体现了他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尽管李书记的表情依然严肃,但萧逸伟相信,自己的表现已经赢得了李书记的认可和尊重。
  果然,当他发言完毕之后,由于其内容和水准都与平常人发言高出一截,全场一片寂静,没有人急着在他后面发言了。
  市委秘书长王定友在听完萧逸伟的发言后,心头猛地一震。这个萧逸伟的发言,不仅流露出了过人的智慧,更是紧密贴合了李爱国书记对国企改革的独特见解。
  王定友清楚,李爱国书记此行并非单纯地参加会议,他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在寻找那些有经济头脑、有创新精神的青年才俊。更有可能的是,他在寻找一位能够胜任重要职位、为他分担重任的得力秘书。
  所以王定友精心布局,特意安排亲信向正东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有意让向正东在李爱国书记面前崭露头角,进而谋取市委书记秘书的重要职位。
  王定友千谋万划,谁料想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萧逸伟。
  在王定友心中,萧逸伟此人行事乖张,早前将他的亲信梅会星送入牢中,上周更是将他的儿子王寒松揍得不轻。这样一个肆无忌惮的家伙,若是让他坐上了市委书记秘书的位子,不知道会闯出什么祸来。
  看来得想办法阻止萧逸伟成为市委书记秘书。
  正当王定友陷入沉思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