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枪杀警察案



在深入挖掘王大江贪腐大案的过程中,那桩曾轰动一时的“枪杀警察案”的真相,就如同被岁月深埋的历史尘埃,终于在这股反腐风暴的洗礼下重见天日。
  王大江,这位昔日一手遮天的县委书记,因贪污数额过亿、牵涉四起刑事命案。在全国县委书记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最后被最高人民法院顶格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重生后,萧逸伟再次看到眼前飞扬跋扈的王大江时,他只是轻轻地笑了笑,完全不屑一顾。
  萧逸伟语气平和却坚定地道:“王县长,您应该清楚,我们党始终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作为督查员,更应当守护这一准则。知音县若有值得赞扬之处,我自会不吝赞美之词;但若有违规之举,我也必将如实上报,还请王县长自重!”
  王大江眼中闪过一丝阴霾,这乳臭未干的小子,初出茅庐竟敢在他面前如此嚣张!
  他冷哼一声,拂袖而去,留下满场的尴尬与寂静。
  县委督查室主任吴正国,望着王大江的背影,面露尴尬,心中却是无奈。
  午餐的气氛如同乌云密布,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知音县的官员们围坐一桌,却各自心怀鬼胎,寡言少语。他们心事重重,彼此间的交谈几乎停止,只剩下筷子碰撞盘子的细碎声响。
  在这个小县城里,敢于挑战王大江县长的权威,不是换来耳光的羞辱,便是大牢的囚禁。
  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这次无疑是捅了马蜂窝。
  萧逸伟的眼神里却透着一股不屈的坚定,他并非不知天高地厚的愣头青,而是拥有四十年人生阅历的重生之人。
  萧逸伟就是带着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踏入了知音县这个王氏王国的!
  他知道,这将会是一场硬仗,但他已做好准备,无论前路如何荆棘密布,他都将勇往直前。
  下午,刘晓欢前往县委相关部门参加‘四要教育’座谈会,萧逸伟则深入调查“枪杀警察案”,以期能够挖掘出更多的真相。
  萧逸伟启动了那辆略显破旧的吉普车,向知音县公安局驶去。他的目光深邃,脑海中不断回放着“枪杀警察案”的卷宗细节。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线索,都可能成为揭开真相的关键。
  他知道,这次调查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只有深入挖掘,才能还原事件的真相,给逝去的英雄一个交代。
  萧逸伟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迎接这些挑战和困难,才能让他在官场上走得更远更高!
  根据‘枪杀警察案’卷宗中提供的信息看,整个案件的过程比较简单:4月4日,知音县刑侦大队长张保华,到知音县双飞燕会所调查一起案件,被两名逃犯一枪爆头!
  按说案情非常明了,后来张保华也被授予烈士的英雄称号,这个案子应该很快会破获。
  然而,事实却令人匪夷所思。这起震惊全县的“枪杀警察案”,在尚未破案的情况下,知音县公安局却选择了低调处理。
  卷宗被尘封在角落,仿佛成为了一个被遗忘的秘密。案件的真相究竟如何?为何知音县公安局会选择如此诡异的处理方式?这一切,都成为了知音县人心中的不解之谜。
  此案最终由市委督查室督查,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曲折的经过。
  知音县公安局副局长陈有勇,以非正规途径,将案件直接递交至江口市委书记李爱国的手中。
  李爱国接到这份沉甸甸的卷宗后,毫不犹豫地批示由市委督查室深入督查此案,并特别指派市委办公厅副主任黎大康全程跟踪,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处理。
  在进入知音县的那一刻,萧逸伟已经对案件的卷宗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深知,要想拨开这团迷雾,就必须找到那个关键的钥匙,而知音县公安局副局长陈有勇,正是他手中那把至关重要的钥匙。
  萧逸伟决定以陈有勇为切入点,逐步深入,层层剥离,以揭开这起案件背后错综复杂的真相。
  卷宗上显示:陈有勇是知音县公安局副局长,是张保华的直接上司。陈有勇曾担任过刑侦大队长,去年升任副局长后,张保华就接任了刑侦大队长一职。
  陈有勇是这起‘枪杀警察案’最关键的人物,没有之一。
  十几分钟后,萧逸伟出现在知音县公安局副局长陈有勇的办公室外,他轻轻地敲了敲门。
  门内,传来一声低沉而沙哑的回应:"请进。"
  萧逸伟缓缓推开了那扇大门,门后的世界仿佛与世隔绝,乌烟瘴气中,一张陈旧的办公桌映入眼帘。
  桌后,端坐着一位年纪约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他的面容被浓密的胡须所覆盖,给人一种沧桑而深沉的感觉。他手中的香烟散发出淡淡的烟雾,缭绕在他的周围,为这昏暗的空间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迷离。
  陈有勇眉头紧锁,仿佛在思考着某个深奥而复杂的问题,他的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的深处。
  萧逸伟站在门口,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
  看到萧逸伟进来,陈有勇面无表情地道:“找我有什么事。”
  萧逸伟微微一笑,道:“陈局长,你好。我是萧逸伟,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