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这个时候,大王久久沉迷于那妲己的美色之中,怎么会知道上朝呢,渐久渐日,文武百官也就习以为常了!”许屹说道。
  姜子牙脸色顿时出现唏嘘之色,闷道:“想殷商江山延续数百年之久,众人都言即将走向尽头,但这大王还不思以为过,如今连早朝都不上,唉,真叫人煞费苦心也!”
  姜子牙摇摇头,又深沉说道:“如此放纵自己,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岂能守住这千里江山?或许,这就是天意吧。我们身为臣子,忠言逆耳,但还是要尽我所能去挽回大局。”
  许屹点头附和:“是啊,姜师兄,我们还是要尽力去劝谏大王,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还能为殷商江山延续一丝生机,不过…就怕,此时他听不清任何的谏言啊”
  姜子牙目光坚定地说:“正是如此,我们不能坐视不理,即便知道结局可能无法改变,但也要竭尽全力拯救一番!”
  许屹盯着姜子牙坚定的脸庞,忽然一笑:“师兄啊,我们刚刚入朝,大王又岂会肯听我们的忠言呢?”
  姜子牙深沉地回答:“师弟啊,我们虽是新入朝臣,但正因如此,我们更要敢于发声,担当起忠臣的责任。或许,我们的声音会唤醒大王沉睡的良知。”
  许屹感慨道:“是啊,姜师兄,我们身为臣子,应当忠诚于国,勇于劝谏。但现在早朝已退,确实不是谏言之时,我想我们还是明日再来吧!”
  姜子牙脸色稍颓,叹息道:“师弟,你说的也有道理,那我们还是先回去吧,明日再来!”
  “嗯!”
  二人甫出大殿,即见一位官员在下方驻足,其衣着高贵雍雅,气度翩翩,面色温和,望着走出的姜子牙与许屹露出和煦的笑容。
  “比干丞相!”姜子牙与许屹对视一眼,不禁生出一丝困惑。
  许屹心中自是洞悉原委,但姜子牙却不明白为何比干丞相会在此处等待他们二人。
  “子牙,许先生,你们二人是第一天入早朝吧?”比干上前便对着二人问道。
  “正是,丞相,敢问您在此等候我们二人有何贵干?”姜子牙问道。
  “哈哈,我听闻你们来自城外的庄园,距离这王宫甚远!”
  “的确如此,丞相。请问您此何为?”许屹礼貌地问道。
  “子牙、许先生,大王对我提及你们才华横溢,颇有赞誉。我特此在此等候,欲邀请你们共进早膳,共商国事。”比干微笑着回答。
  “这…”许屹和姜子牙面面相觑,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应答。
  “大王王有意让你们发挥所学,为我大商繁荣尽一份力。但具体职务,还需根据你们的特长来安排,此番不如你们二人先到我那个府处居下,等明日再来上朝时,等候大王的吩咐。”比干望着二人,语气诚挚地说。
  “既然如此,那便有劳丞相了!”姜子牙作礼拜谢。
  随后许屹和姜子牙二人便跟随比干一同前往丞相府邸。
  比干带领二人来到丞相府,早已经准备好的宴席丰盛异常。三人落座后,彼此交谈甚欢。
  “不瞒二位所言,今日朝堂之上你们眼所见了,如今,面对大王的退朝,文武百官早已麻木,我等曾经也多次劝解,却也不知如何是好!”比干饮酒叹气道。
  “是啊,丞相,我等亦深感忧虑。”姜子牙接口道,“若非今日亲身经历,恐难以置信我国庙堂之上竟如此局面。”
  “唉,百官不振,国家岂能昌盛?”比干摇头叹息,“二位才子,你们可有良策拯救此困境?”
  姜子牙深思片刻,道:“丞相,我等初来乍到,尚需时日了解国情。但在此之前,我们可尝试从整顿朝纲、严明法纪入手,以振朝纲。”
  “言之有理。”比干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明日上朝,你们可将此建议上奏大王。此外,还需你们不吝所学,竭力辅佐大王,共同振兴大商。”
  姜子牙微笑点头:“自是如此!”
  许屹看着二人的交谈,自觉心中有些好笑,又叹息:但愿现在的纣王能听得进劝解就好了。
  当晚,二人便再次受比干丞相的邀请在这丞相府邸住了下来。
  次日,三人再次一同入王宫上早朝,然而这次令许多文武百官眼前一亮的竟是,纣王竟早已在王座之上等候着
  朝堂之上,纣王神色严肃,目光锐利,直视着前方。比干、姜子牙及许屹三人相视一笑,心中暗自欢喜纣王此次能准时上朝。
  纣王扫视一周,见众臣皆已到齐,开口道:“今日早朝,孤特意让比干丞相带领着两位新官姜大夫及许屹大夫一同商议国事,各位爱卿有何良策,今朝可畅所欲言。”
  众人纷纷拜谢,姜子牙起身奏道:“大王,我国当前局势,首需整顿朝纲、严明法纪,以振朝纲。其次,大王您应该以身作则,怎能随意退早朝呢?”
  纣王闻言,面露不悦,目光移向比干:“丞相有何言意?”
  比干拜道:“大王,子牙所言甚是。臣请命为陛下整顿朝纲,严明法纪,不要随便退早朝,以免惹起众大臣不满!”
  纣王脸色愈加不悦,但面对文武百官之下,他还是憋了下去,生硬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