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语气严肃,一股庄严的威严弥漫现场。
  武吉瞬间慌乱跪下,瑟瑟发抖,语气颤道:“大王,我承认昔日所犯下的罪行,但请容我一言,我已在心中忏悔,且多年行善积德,能否宽恕我此次的过错?”
  文王皱眉,片刻后道:“哼,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你若真心悔过给你一个机会也无妨,不过你要说出,你当日是用了什么歪魔邪道逃过法眼,连本王都算不出你的卦象,出现错误,蒙蔽了我!”
  武吉磕头如捣蒜,泣诉道:“大王,那并非是邪魔歪道,是我师父和师叔所传授我的一点法术。多年来,我内心愧疚不已,每日都在为过去的罪行忏悔。今日愿将所知的尽数献上,换取一丝宽恕。”
  文王神色稍缓,语气依旧严肃:“既然如此,我便给你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但你须得如实招来,你师父和所谓的师叔是谁,他究竟有何奥秘,竟能瞒天过海,连我也无法辨识?”
  “回大师,我师父和师叔乃是这一带的隐居士,每日都在这里垂钓。一日,我偶然挑柴遇到他们二人,他们便看出我有祸灾,还指出当日我若入西岐城,必会过失杀人。之后的事便也不必多言了,我被大王你仁慈放回家后,向母亲哭诉,不忍心看母亲一人白发人送黑发人,来到此处找他们二人,之后,他们二人便传授我了一些道术,我才借此逃过了大王你的法眼。”
  听武吉如此一说,散宜生顿时两眼狐疑惊奇:“这武吉所说的师父和师叔跟我们刚刚见过的那位老人如此相似啊!”
  文王眼神闪烁,惊疑不定:“如此说来,那两位神秘人物,竟是隐居在此的世外高人?他们究竟有何等神通,能预知未来,教诲你这小子逃过一劫?”
  武吉恭敬回答:“大王,我所言非虚,他们二人的道行确实高深莫测。我跟随他们修行,不过短短时日,却已领略到一些皮毛。他们教导我,世间万物皆有定数,唯有心存善念,方能化解劫难。今日我得以重逢大王,也是因为他们算到今日大王会向我伸出援手,才让我跪在路边等待。”
  文王听闻此言,不禁陷入了沉思:“若真有如此神奇的人物,我倒要亲自会会他们。武吉,你可知他们现居何处?”
  武吉摇首道:“大王,两位恩师行事低调,从不让我透露他们的行踪。但我相信,只要大王您诚心寻找,必能与他们重逢。”
  文王点头称是,心中已然有了决定,决心要见一见这两位隐居的高人。
  “你说的这两个人长相可有什么样?”文王继续问道。
  文王目光炯炯,探寻着武吉的回答:“此二人容貌有何特征?我欲亲自拜访,以求指点。”
  武吉思索片刻,描述道:“师父道骨仙风,白发略显苍老,飘逸出尘;师叔则温文尔雅,谦和有礼。二位高人犹如神仙中人,令人敬仰。”
  文王听闻,越觉得这二人听起来有些眼熟。
  “唉,各位爱卿你们听,二人从武吉的口中说出面貌来,感觉是不是有些耳熟之处?”
  “嗯,特别是他口中的这位老人面貌,好似我们刚刚见到的那位垂钓贤士!”散宜生接口说道。
  “你们所说的不错,我的师傅的确喜欢垂钓,每日都会守在潘溪旁!”武吉瞬间又接口。
  文王闻言,豁然开朗,欣喜道:“原来如此,那二位高人定是我在潘溪畔遇到的贤士与钓者无疑!武吉,你速去告知他们,我欲明天亲往拜访,邀请他们二人共赴城中”
  武吉领命离去,心中暗自感叹:师父与师叔的盛名果然早已传遍天下,连文王也对他们仰慕不已。他加快脚步,满怀敬意地前往潘溪畔,准备迎接文王与两位高人的相见
  潘溪畔,碧水潺潺,绿意盎然。
  姜子牙依旧带着斗笠垂钓,全神贯注,目不转睛。
  “师父!”武吉上前行礼。
  “师父,文王欲明日亲至潘溪拜访,邀请您与师叔共赴城中,共商国事。”武吉恭敬地说道。
  姜子牙闻言,微微一笑,将鱼竿收回,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望向武吉,淡然道:“既如此,我们便应文王之邀,一同前往吧。武吉你去准备一下,明天迎接文王到来。”
  于是,武吉便忙碌起来,安排行程,准备迎接文王与两位高人的相见。潘溪畔,绿意盎然,碧水潺潺,显得愈发静谧美好。
  第二日,文王亲自率领大队人马,来到潘溪畔。姜子牙与师叔早已等候多时,只见他们仙风道骨,气度非凡,令文王及众臣子皆生敬意。
  只见文王气势浩荡,携带文武百丈,坐上辇车,  穿越潘溪绿岸,  文王的车辇碾过碧波荡漾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随行的众臣子纷纷感叹,这位久负盛名的姜子牙果然非同凡响,能让文王亲自拜访,可见其份量。
  姜子牙与许屹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文王的车辇,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愈发高大。三人相见,无需多言,仅凭眼神交流,便已心意相通。
  文王望着两位高人,脸上露出诚挚的笑容,携手邀请道:“见过二位高人!”
  “文王不必多礼,今日携带这么大的阵势来迎接我们二人,实在是有些感激惭愧呀!”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