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全家一起看春晚



江城。
  一间六十几平的老房子里,挤着十几口人一起看电视。
  苏家也是热情,还特意备了红糖水、烟、花生、瓜子、红薯干、炒货。
  江城的位置不南不北,冬天阴冷阴冷的,又没有暖气,抗冻全靠一身正气。
  还好人多,也不显得冷。
  春晚开场几场表演基本都是歌舞。
  说实话,一般老百姓真欣赏不来歌舞,所以都是有一眼没一眼的看着。
  男人们抽着烟吹牛皮,女人们吃着东西东家长西家短。
  “秀芝啊,小宇出息了,当上大明星了,你要享福咯。”
  谢秀芝脸上笑得全是褶子:“孩子自己争气,我这半辈子都过去了,还享啥福呀,孩子过得好就好。”
  自从苏宇成了大明星以后啊,苏妈妈明显就感觉到街坊邻居对自己热情多了,说话都捧着自己,有啥好东西也是经常往自家送。
  还有那些十杆子都够不着的远房亲戚,也赶着上门认亲。
  前天的时候,苏宇打电话回家,说除夕回不去,要初一才能回去。
  本来苏妈妈还有些生气,但突然又听到是因为要参加春晚演出,当即就表示回不来不要紧,一定要把歌唱好,不能把脸丢了。
  然后,苏妈妈跟街坊邻居聊天时有意无意的把这个消息透露出来。
  街坊邻居们就各种羡慕嫉妒。
  到了除夕这天,本来家里只有苏父、苏母、还有妹妹苏瑶三个人。
  结果,这家邻居跑到苏宇家来看春晚,那家邻居也跑来了,不到一会儿,就来了四五家,厅里都快挤不下了。
  一个节目一个节目的过去,到了十点钟,本山大叔的小品开始了。
  本山大叔从90年开始就上春晚了,连续三年都拿到一等奖。
  94年空了一年。
  从95年开始,又是一年不落,每年都上,一直到2011年。
  陪全国人民过了21年的除夕。
  在2001年,本山大叔就已经很火了,很多人都在等着他的小品。
  等他小品一出来,观众们也就不聊天打屁了,聚精会神的看着。
  “大忽悠!大忽悠!”
  “喊啥大忽悠,今个出来卖这玩意儿,别喊我艺名行不行”
  熟悉的腔调,搞笑的台词,一出来就把电视机前的观众逗得乐不可支。
  十分钟后,小品结束。
  “哈哈哈,赵本山这个小品真好看,笑死我了。”
  “范伟都给他忽悠瘸了,啊哈哈~”
  就是从这个小品开始,忽悠一词疯传全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成为了人们的口头语。
  “瑶瑶,你哥啥时候出场来着?”
  “十一点四十,大概还有半小时。”
  也不知道是问过多少次了,苏瑶还是乐此不疲的很有耐心的回答着。
  有一个当明星的哥哥,她也很骄傲。
  节目继续往前推进,终于,苏宇出场。
  《无名的人》
  “我是这路上没名字的人”
  “我没有新闻  没有人评论”
  “……”
  简单质朴的歌词,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这首歌歌颂的就是普通的劳动人民。
  所以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就非常动人,从歌词中一下子就联想到了自己的命运。
  “当家乡入冬的时候”
  “列车到站以后”
  “小时候的风再吹过”
  “回忆起单纯的快乐”
  “在熟悉的街头”
  “有人会用所有的温柔  喊出你的”
  “名字”
  诗一样的文字,无数画面扑面而来。
  特别是那些背井离乡去大城市打过工的人,更能体会这歌词中的深情。
  无论在外面过得多苦多累。
  家乡,永远都是停靠的港湾!
  “无名的人啊  车开啦”
  “往前吧  带着你的梦”
  一曲唱完,无数在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湿了眼眶。
  苏爸爸、苏妈妈直接泪流满面,泪珠子滚滚而下。
  这个词……儿子在京城一定过得很苦吧!
  不然怎么会写出这样让人心疼的文字。
  “小宇这孩子,唱的歌真好听,听得我眼眶都红了。”
  “我一下子就想到了92年,那时候国家刚给江城开放城市待遇,我跟孩子妈从农村来到江城打工,把三个孩子留在农村给爷爷奶奶照顾,两个人每天起早贪黑,一天打三四份工,什么赚钱做什么……现在想想真是一场梦啊!”
  “我是江城人也好不了多少,95年双下岗,说真的,那时候口袋里真的一分钱都没有,全家人肚子都饿得痛,差点就准备一起走了,还是看孩子无辜,后面我跟雅晴两个跑到码头扛大包呜呜……”
  厅里,很多人都想到了往常岁月。
  那时候,他们过得是真苦。
  铃铃铃~~
  电话铃音响起,苏妈妈拿出手机一看。
  “是儿子打的电话。”
  赶忙接通。
  “喂妈,我唱的歌,你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