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艰难的推进



整个汾东县的机构改革轰轰烈烈的开始了,在全市引起了震动。机构臃肿在许多地方都存在,是个顽疾,但它牵涉的利益面太多,各地的改革往往流于形式。因此汾东的改革格外引人注目,人们拭目以待。有人看好曹书记,支持他的做法;有人认为这是打饭碗的事情,阻力会很大,很有可能半途而废;还有人认为曹书记是为了出风头,在贫困县难有作为,瞎折腾作秀。
  改革刚开始就遇到阻力,有的局长快退休了,想稳稳当当的走,不愿意再做“恶人”,因此即使有县领导亲自挂职,改革也很难推进。曹书记展开雷霆手段,在第一阶段的成果大会上,当场免了那位局长的职务。这个举动震慑了一些人,人们知道汾东的改革力度会比想象的要大。
  第二阶段的成果通报会上,绝大多数的单位都能做到清除临时人员,但在精简干部人数上,在清退吃空饷的事情上难有作为。曹书记很生气,但他知道,必须有合适的手段来推进改革,事情需要按照轻重缓急一步一步来,于是他决定先从干部任用上做文章,有了像张亮这样的干部何愁事情办不成。
  县委会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上形成决议:大的单位一正二副三位局长,小的单位一正一副两位局长,而且有县委领导分管的单位,县领导就是局长,原来的局长保留局长待遇,自动退位为副局长。同理多余的副局长保留待遇,兼职各科室科长,原先的科长参与副科长的竞选,一般科室人少的就不设置副科长职位了。曹书记强调,如果那位干部在接下来的人事改革中,有所作为,敢碰硬钉子就优先破格提拔。
  在有具体的人员限制情况下,各单位有序进行领导职位调整,有些平日里碌碌无为的领导,要么在竞争中被淘汰,要么看到后续任务的艰难感到不能胜任就自动辞职。臃肿的领导人数终于得到精简。
  最难推进的是清退在编吃空饷的那部分人,这些人的关系相当一部分穿插在各个单位的领导之间,清退一个就会承担得罪同僚或领导的风险。有一位局长,很有正义感,积极支持县委的决策,但他在带头清退一个长期吃空饷的人时遇到了麻烦。那人站在单位楼顶威胁要跳楼。一时间民警与消防队在楼下支起安全垫,周围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曹书记很着急,毕竟万一出了人命就麻烦了。张亮与曹书记通话,绝不能退让,他愿意前去谈判。张亮看出那人根本就不敢跳楼,只是在别人的怂恿下做样子而已。
  在曹书记的授意下,张亮分开人群,拿着话筒向那人喊话。张亮故意大声说:“你好,我代表县委县政府与你谈话,你不要冲动,有什么事情我们都可以商量,是不是你们的领导打击报复你,专门针对你?”曹书记不理解张亮的意思,那个单位的领导也急了,他哪里有打击报复的想法,明明是按规矩办事呀。周围的人也听糊涂了,哪有这样喊话的人,简直蠢死了。
  楼上那人没想到张亮会这样说,他觉得自己的威胁起到了作用,回答说:“就是这样,我们局长打击报复我。”张亮又喊道:“是不是你知道还有人在吃空饷,你们局长却专门针对你一个人?”那人不假思索回答说:“就是这样,我们单位还有同样的情况,为什么就针对我一个,我不服。”
  众人听明白了,那人中了张亮的套。张亮连忙喊:“大伙都知道了你们局长做法有错误,你看上面很危险,你站在上面也解决不了问题,你先下来,县委县政府一定会给你一个明确答复。”那人想了想,又说:“我想听到曹书记的亲口承诺后再下去。”曹书记已经明白了张亮的用意,他大声说:“我保证严肃处理你们局长专门针对你的事情,你下来咱们好商量。”
  那人在上边站久了也很害怕,于是慢慢从楼梯走下来。
  张亮趁机从他口中套出另一个吃空饷的人,于是那位局长又立新功成功清退了另一名被举报人。被清退的人不甘心自己被抓现行,纷纷写匿名信举报他们知道的其他人,一时间纪委忙碌起来,收到的举报信越来越多,曹书记乐开了花,有了举报信,各单位再不敢隐瞒,也不怕得罪其他人了,清退工作终于顺利推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ddyueshu.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2.ddyue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