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借政策的东风



汾东县的机构改革在经过一番艰难努力后终于接近了尾声,多年的机构臃肿顽疾被曹书记以雷霆之势给铲除了。全县每年的财政开支可节省一亿多元,而且还意外回收空饷三千多万元。有了这些资金曹书记的雄才大略才能进一步施展,他兑现承诺,大力奖励有功之人。张亮被曹书记专门上报市委组织部破格提拔为正科,成为名副其实的汾东文旅局局长。整个汾东县呈现出风清气正,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机构改革只是个开头,汾东县如何继续前进打开新局面的难题也提上议事日程。曹书记早已把张亮当做知己,他约张亮前去县委商量事情。到汾东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张亮积累了一些新的工作经验,也经历了一些风波,他变的更加成熟自信。他估计到曹书记要商量下一步振兴汾东经济的事情,出发前整理了这一段时间来的所思所想,计划给曹书记提供一个别样的思路。
  县委办公室的主任知道张亮与曹书记关系非同一般,很客气的把他迎进书记办公室。曹书记如同像看宝贝一样盯着张亮,他说:“你应该猜到我叫你来的目的是什么吧?”办公室就他俩人,张亮也不客气,假装委屈的回答:“你又要使唤廉价劳动力了,没办法呀,我只能任你宰割了。”曹书记笑眯眯的说:“如果你今天又有什么妙计,周末咱回市里,我请你与李琴吃饭,地方你们随便挑。”
  张亮没有直接回答,他反问曹书记:“您对汾东的进一步发展有什么打算,先告诉我,让我想一想,我可没有本事做决策,只能锦上添花。”曹书记也不客气,他说:“这个穷地方,要资源没资源,也没什么像样的工业基础,更谈不上什么高科技产业,只有穷山恶水。我初步打算让江老板前来投资,最好能让他把一部分劳动力密集型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厂搬到汾东,我给他最大的优惠政策。走一步算一步吧。目前确实没有太好的想法,让你去考虑旅游业发展,太难了,咱这儿上台面的旅游资源确实太少。”
  张亮听了曹书记的思路,感觉他很了不起,赶忙回答说:“谢谢书记的体谅,没让我这文旅局长难堪。我有个主意,对你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思路有利。”“什么主意快说出来。”曹书记迫不及待的催张亮。张亮整了整思路,慢慢说:“我们市文旅局在汾东的青杨庄对口扶贫,我到过那里,那一带山高沟深,交通不便,农民真的穷苦。咱们省好多的县里因为挖煤挖矿,把好些村庄变成了地质灾害区,省里有政策让他们移民搬迁。咱们的那些地方窑洞破旧,地势陡峻,如果遇到大雨,也可能出现滑坡泥石流,变为地质灾害区。你设法到省里去几趟,争取把咱们后山的那些村庄列入地质灾害区的范围,把他们搬迁到县城附近。这一万多人估计可以得到省政府几个亿的搬迁经费,这些资金可以带来巨大的杠杆效应:住房建设、医院学校、宾馆食堂等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产业都可以得到发展,再说了这么多人都是廉价的劳动力,江老板的企业过来也不愁找不到工人呀。”
  听着张亮侃侃而谈,曹书记的眼睛越来越亮。张亮忽然觉察出有一股熟悉的细微的能量流从曹书记体内射向他的的丹田,他在南街小学的小胖子及江老板的身上感觉到过这种能量,不过曹书记的能量流明显比他们的粗一些。张亮能觉出丹田微微发暖,他感觉自己的精神头更足了,估计是曹书记发自内心的佩服张亮,他的信仰之力才会流向张亮。
  曹书记兴奋的对张亮说:“这个想法太好了,我尽快到省里为汾东争取这个惠民政策,咱们又可以像金川县一样大干一场了。”
  两人四目相对,哈哈大笑起来,引得外面的办公室主任一阵惊愕,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兴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ddyueshu.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2.ddyueshu.com